本文收集整理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是什么?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一战和二战美国参战的原因
一、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密电事件
1917年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这份密电被英国截获并破译后,转交美国,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密电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骤然升温。
2.经济利益
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 100亿美元。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
3.政治利益
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二、美国参加二战的原因
1935—1939年,美国对于德、意、日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侵略政策都是执行以“中立”和“不干预”为形式的姑息政策。然而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表面上讲,日本攻击珍珠港是美国参战的导火索,但是真正把美国拉入战争的原因则是世界局势不利于美国的变化,使其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害。这首先表现在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在吞并奥、捷之后,德国的扩张欲望并未满足。1939—1941年,德国又相继占领了波兰及西欧、北欧,非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势力范围空前扩大。
德国的扩张和法国的投降、英国的削弱对于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美国继续在欧洲事务中施加影响极为不利。换句话说,在整个欧洲几乎全部被纳入德国的版图之后,美国除非参战,否则就会被排挤出欧洲,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次,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日本的扩张欲望同德国法西斯一样也是无止境的,侵占中国仅是它的最初目标,控制整个远东地区才是它更大的目标。
因而,英法在1940年欧洲战争中惨败之后,日本便趁机把南进东南亚列为其扩张的重点,企图借此夺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战略资源,美、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攫为己有。
但是,东南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历来也是美国的必争之地,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日本不仅大谈其所谓的“大东亚新秩序”,拒绝美国“共同合作维持太平洋地区现状”的要求,而且悍然出兵侵占印度支那。1941年12月7日又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活动基地珍珠港实施了突然袭击,公然以报复手段肃清英、美想掌握东亚霸权的“惯技”。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存在受到了直接的挑战。
正是德意日法西斯大肆的侵略扩张活动震撼了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使执迷于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人们开始改变立场。特别是日本炸弹在美国人头上爆炸后,笼罩美国的一切孤立主义、和平主义、经济利益和军事力量的顾虑统统被一扫而光。为了维护美国的安全和战略利益,美国政府终于逐渐放弃了战时中立的政策。
Q2: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原因
美国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国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直接原因是齐默曼事件。
1917年1月17日,当时的英国海军情报机构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密电来自德国外交部长亚瑟-齐默曼,传送给德国驻华盛顿的大使,再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最后交给墨西哥总统。
密件从柏林经海底电缆送到了华盛顿,经过加密后转发到墨西哥。在这个过程中,英军截获并破译了德国的密码系统。
根据部分破译的0075密码,密电内容揭开了:为了阻止美国参战,德国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并承诺帮助墨西哥从美国人手中夺回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里桑那三个州。
英国马上向美国驻伦敦的大使佩琦展示了破译电文的打印件。2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得知了电文内容。3月1日,威尔逊对外公布了上述消息,美国人被激怒了。4月6日,美国国会顺利通过了战争决议,美国正式参战。 如果要发掘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战争的背景上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夺世界资源支配权的争霸战争,虽然美国在政策上坚持中立,同时向双方出售武器,发了战争财。但美国在根本的利益关系上与英法集团较为贴近,而德国的扩张政策与美国的利益有根本性的冲突,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也威胁到了美国的大西洋航线,因此美国实质上是较为偏向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同时,美国也是一个战争的投机主义者,随着战争在消耗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国总统威尔逊早已认识到协约国集团更具备进行长期消耗战的能力,也就是说协约国集团更能取得胜利,美国应该支持协约国赢得战争,通过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来拿到在世界上的主导权。但由于在战争中美国的中立政策让美国免受战争影响,并通过向双方出售武器发了战争横财,美国的民众并不热心于参战,而是希望继续保持中立,赚取经济利益。这成了促使美国参战的主要障碍。
1915年5月7日路西塔尼亚号邮轮被德国潜艇击沉,船上128名美国人丧生,美国民众表现出了对德国的无比憎恨,这为美国参战创造了舆论基础。
1917年齐默曼事件的发生则变成了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Q3: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楼层: 1
[思路分析]
美国参加一战目的是想在战后掠夺胜利品,但客观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
[解题过程]
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6年底交战双方依然势均力敌难分难解。但到了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却改变了立场,直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同盟国的作战。美国为何会改变“中立”立场呢?
1.密电事件
1917年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这份密电被英国截获并破译后,转交美国,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密电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骤然升温。
2.经济利益
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
3.政治利益
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4.战争准备
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陆军只有25万,此时参战力不从心。同时,美国人民反战情绪普遍,威尔逊面临1916年的总统竞选,便以“威尔逊使国家免于战争”为口号,迷惑选民捞取选票。1916年威尔逊已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美国也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因此,美国参战的目的绝不像总统威尔逊在对德宣战演说中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只不过是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
美国参战的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
在主力舰队无法突破英国封锁的情况下,德国企图用潜水艇来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1915年2月,德国就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环绕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领海以及英吉利海峡中的敌国商船一律击毁,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国的船只也不例外。由于美国的强烈抗议,德国于1916年5月暂时停止无限制潜水艇战。但到了1917年2月,德国对在陆上赢得战争已越来越不抱希望,又恢复了无限制潜水艇战,企图通过潜艇封锁迫使英国在“6个月以后投降”。在头几个月,协约国损失惨重,2~4月,被击沉的商船吨位分别是46.8万吨、50万吨和84.9万吨。英国的海上运输趋于瘫痪。面对严峻局势,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潜措施,包括武装商船、军舰护航、发展反潜技术等。美国也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许多美国人丧生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美国参战后,美国海军也加入了反潜护航战斗。从5月开始,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逐渐减少。到1918年初,美英新下水的船只数超过了损失的船只数。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