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如何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到中意的房源后,如何确认对方不是骗子?
没有认识的人在那边,真的很难去确认。你可以尝试联系一下在那边的学长学姐,意思一下让他们帮忙看看,国内外网络信息不对称很难说直接在国内通过网络去分辨对方能不能信得过!
Q2: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生活一般是怎么样的?每年大约多少生活费够啊?
美国留学生活费每年约合人民币8万元至10万元。住宿费是除学费外的“大头”部分,住校的开销为每年3000-7500美元,在外租房约为3,600-7,200美元;书本费为每年500-1000美元;伙食费约为每年2500美元;健康保险费用为每年300-500美元;此外,还有旅行费、交通费等。中国学生如果在收费和当地生活水平高的一些大学就读,4年的全部费用有可能会达到20-30万美元,况且美国大学的费用还在年年增加。有些公立大学为了吸引本州的学生还会有另外的优惠政策。
查看原帖>>
Q3:中国留学生为什么难以融入美国生活
有部电视叫做(家)你可以看一下看了 写出感想估计问题不大!已赞过
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Q4:中国留学生如何在美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中美两国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同,中国学生去美国读高中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要了解美国高中阶段学业完成的具体要求,其次要升级学习方法,并且根据自身的特长或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起根植于内心的自信和主动积极学习和交流的模式。
1.了解美国高中阶段具体要求美国各州高中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或最低标准都是由州教育部门规定,一门课一个学期,得到“D”以上的成绩(及格以上),就能拿到学分,假如某课不及格,就没有学分,而在美国,学生是不允许每天上多于六节课的。因此,这个学生就必须上暑期班补课,或者比别人多读一年或半年才能高中毕业。
2.结合自身特点升级学习方法由于中美教育方式的区别,中国学生到美国后,或者去美国前,需要提前适应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学习模式。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兴趣活动和小组,让自己的特长发光,也能促进更快速的,真正的融入美式教学方法和文化中。
3.拥有积极主动、自信的生活态度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主动的面对来临的一切,接收改变,接受现在的世界,同时积极地让环境接受我们,最终拥有根植于内心的自信。美国的自信文化,也是很多中国学生非常欣赏地方。
很多中国学生不是不够优秀,相对内敛的性格,和不够自信让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显得不够突出。如果结合自身的能力特点,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一定能闪闪发光。
wWW.YijItao.CO※mQ5: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生活怎么样,有保障吗?毕业以后留在当地工作的机会多吗?
我只了解加拿大的情况,可以给你参考一下。会计吧,重点是证,这边有CA CGA CMA 三种,研究生,我感觉不是那么重要。会计专业在这边非常不错的。再有,美国这边的研究生是纯粹的在做研究,不像国内那样,考上就算过去了。研究生不是特别容易,首先,你要去好的学校就要有一个好的语言成绩,TOEFL, GRE.然后要进行一堆申请,面试的环节。
Q6: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的真实记录:
作者:Adam
初到美国记得刚来克村(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对,留学生都管这个地方叫村。因为实在是没法儿和北上广比,甚至没法跟国内二三线城市相比。所以来了一段儿时间,觉得美国也不过如此。但真的想一想,克村,一个不到50万人口的城市,居然能让我,还有大多留学生在饮食上迅速适应下来。这个留学生不仅是亚洲人,还有来自中东,非洲,拉美各个国家的。而这个不是克村的专利,基本在美国像克村这个人口级别的城市,都能做到在饮食方面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的人,基本都能在克村这种美国的三四线城市,找到自己想吃的。远的不说,我们学校周边除了中国菜,还有意大利菜,日料,韩国菜,越菜,泰国菜,中东菜,埃塞俄比亚菜等各国特色。(我同学说埃塞俄比亚菜特好吃...)。
克村的埃塞俄比亚菜/Adam
简单来说,对大多留学生来讲,想在这边留下来,吃的首先不是问题。这个真的挺不容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好,这就到重点了。我们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国际化,也强调把人才引进来(大概多半是华人华侨吧)。引进来的同时,还得让人才留下来。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能不能接纳这些人才?能不能为他们在当地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美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跟他们对人才迅速的的接纳和吸收密不可分。我来这边,包括其他同学在内,不管最终是否会留在美国,或者愿不愿意留下,前提之一,就是认为在这边生活,问题不大。我们国家最近也出台了很多针对人才引进,外国人在华工作的政策措施,来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但我们国内,除了港澳台,包括北上广,有多少针对欧美人饮食的超市?三四线城市呢?确实很多老美喜欢中国菜,但能让国际人才,迅速在一个地方适应,首先就是饮食。这点我们还差老美不少。
“克村”街头艺人
只有美国才能吃到的中国特产当地有两家比较大的华人超市,其实叫华人超市不太准确,按照其翻译,应该是亚洲超市。里面也确实包括亚洲各国的商品,以中国,东南亚,印度为主。而商品也主要是以吃的为主,其他的生活用品比例不大。可见中国人或者是亚洲人与欧美人首要的文化差异还是体现在吃上。对于中国留学生,或者当地华人来说,主要的食品原材料,都可以在这两家超市买到。刚去逛的时候觉得东西真的挺全的,好方便,甚至还吃到了好多国内没吃过的地方特产。我广东来的室友,对食材还是挺挑剔的,一般都能找到比较正宗的他喜欢的。就比如我的日常必备,速食煎饼,就有起码十几种,照顾到各种口味。挨个儿试了一遍后,发现台湾林生记的葱油饼好好吃!好吃到什么地步呢?一袋5张,真的两三天就吃完了。这个林生记还又一个同款叫香酥煎饼。就是比葱油少放了葱,但真的味道和葱油饼没法儿比。做起来也很简单,直接撕开包装放到锅里,加热几分钟就熟了。对像我这么懒,生活没规律,对吃的不咋讲究的简直太方便。好羡慕那些愿意拿出大把时间来做饭的同学!但这个葱油饼,动不动就断货,导致我和我室友每次只要看到有上架,全收!后来想着回国能不能买到,就上网搜,结果发现,好像只有美国才卖。都不知道在台湾有没有卖。
“克村”的亚洲超市
奶酪、汉堡、蓝围裙说回食材,该怎么形容美国人对cheese奶酪的热爱呢?好像国内还真找不到对应的食品。大致相当于我国大米的地位吧,但还要高!首先常见的品类就有几十种,干吃的,夹三明治的,做披萨的,真的是,我觉得可以和酱油媲美了。日常食品几乎没有不放奶酪的。美国人天天喊着减肥减肥,真的要比国内好多女生严肃认真的多。但对待cheese这一高热量食品,好像就觉得可以例外了。再减肥,也不能做饭不放酱油吧?然后就是美国最常见的食物,薯条,薯片,三明治,汉堡,再加墨西哥卷儿?就这几种基本款,老美能变出花儿来。遍地都是麦当劳,汉堡王,温迪,肯德基这类快餐。我觉得差别不是很大,但当地人感觉,差别大了去了!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新汉堡问世,广告也是接不停,新的连锁店还在产生,每次听着都是宇宙最新汉堡,然而,还是汉堡。不吃的人觉得真的都一样,吃的人都是发现新大陆。但说实话,吃的人多半是底层群众。这些食品也基本都在10刀以下。中产阶级或稍微有钱的,还是会买各种原料自己回家做,或者多半在餐厅吃。在这个层面,吃的就很多样了。有一个算是美国的一个特色,蓝围裙(Blue Apron),就是一个食材配送服务公司,这个北京晨报好像做过报道,简单说一下,就是跟这公司下好单,他们就每周固定时间送来一个大箱子,里面有菜单,食材。菜单上步骤极为详细,都是量化了的。这个还是要配合老美的全套量杯啥的。各种菜都塑封,然后肉都保鲜在两个冰袋中,液体调料专门装到小瓶子里,各种原生配料一个都不落。再说一遍,真奢侈。我开车路上见过他们的配送车,特别大!认识的一个当地朋友就订这个,有时候去他家吃饭,我就帮他一起做这个。各种菜都有,每次菜谱配料也都是随机发,法国的,意大利的,东欧的,中东的,有一次还碰到台湾鸡饭。我说这中国菜,我熟。我真的不熟….就一个鸡饭,步骤有接近30道。这真的是要有闲的美国人才能做。加班群体是做不来的,这么一道菜得费个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完。还得有钱,平均每道菜,两人份的,都得二三十刀吧,人民币200左右了。这么想,说明我还是穷。但客观来说,每天都能尝试新菜,吃到世界各地的风味,确实让做菜成了一种享受。这是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成果,敲黑板!
“克村”集市
吃的不好容易长胖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是选择外出就餐的。说到这里,不得不夸一夸美国的就餐环境,普遍水平要高一些的。我去过的普通餐厅,里面都很干净(是因为没油烟?),服务员都很热情(或许是他们指着小费活?),美国的超市生鲜产品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全加工的,肉是已经削骨切片儿了的,稍微有点儿骨头的就能便宜不少。菜基本都是择了洗干净了的,回家直接可以下锅。这都是包含人工成本在里面的!贵啊!美国人工之贵,真真可以说得上一个字,贵!但曹德旺说美国人工不贵,相对的吧。这个以后桩桩件件的扯。所以贵就涉及到一个事儿,穷人是吃不起蔬菜的。起码不是天天能吃的起的。这里就又涉及到,美国社会关心的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food poverty(食品贫穷)和food desert(食品荒漠)。因为我学社会学,每每提到贫穷问题,这两个问题总是和犯罪问题一样显著。简单来说,两个都是在说低收入群体吃的垃圾食品太多,绿色蔬菜,有机食品太少。然而,注意这儿!食品贫穷在美国,多半不是指没吃的,因为政府给发食品券,主要是说,吃的东西太便宜,太便宜的想吃饱就得热量高,然后就导致营养不良,发胖。简单说,这边的食品贫穷,不是没东西吃,是吃的不好容易长胖!食品荒漠指的也不是没食品,而是没有绿色食品在城市供应。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和医学院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然后我们最终决定讨论食品荒漠。我就显露出咱们中华儿女的本性了,一拍大腿说,别人不卖咱自个儿种啊!我也见一些社区确实有公共菜园干这个的。但老美热情不高,仔细想想,他们大片土地真的都用来种草坪了。再一个,据说中国人的种菜天分确实是与生俱来的。但可以培养嘛。这就要谈到,真正需要这个菜的那些人,愿不愿意卖力呢?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