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小学教师怎样撰写论文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怎样做一名新时代教师86
摘 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中学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转变以往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方式。现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简述一下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好教师,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 教师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要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就不能用以往的教育观念去教育学生,应当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做出改变,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
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庄严宣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又进一步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只有终生学习,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二、教师必须创新教育,不给学生“灌水”,而给学生“点火”
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获取,扩充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知识结构和体系,一专多能,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必须博学,统览相关学科,观念要创新,变“少数学生撑门面”为面向全体发展,变“单向培养”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学活动要创新,教师的知识传播不是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知识的一种开发,再创造。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以启示和引导,教会学生创新。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个性,确立新的评价学生标准,不给学生“灌水”,注意给学生“点火”。施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2]
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传授给学生广泛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自来水”,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不管要多少水,都可以哗哗地流出来,就是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了,还必须具有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争取做到多才多艺,学生需要什么知识,能够传授什么知识,学生问到什么问题,能够解答什么问题,传授给学生广泛的科学的基础知识。
四、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
教师要品行端正,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文明执教,举止端庄,服饰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树立教师职业形象,给学生起示范表率作用。
五、教师要潜心钻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要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永不满足,潜心钻研,教师要不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地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加强合作交流,注意反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六、教师要按照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人民教师也一样,“不想当特级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我们应该按照特级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创造条件,争当特级教师,努力做到“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七、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能有依秩守旧的思想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要“树立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思想,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学校,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独特的观点,独立的观点,活的观点,培养的观点,个性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长,不能用旧思想观念来看待学生的发展。
八、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韧性,树立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很复杂,很琐碎的工作。我们要把“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调皮学生,违纪学生,厌学学生,不管他们怎么调皮,我们不要轻意地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是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必须具有坚强的韧性,树立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九、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201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努力投身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当中去,在实践中探索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教育新理念,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新时代的好教师,教师就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好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Q2:中小学教师如何攥写科研论文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然不敢保证,原创性也颇令人生疑。还有的教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是故意折腾一线教师,甚至把写论文看作是个人谋取“功利”的事情。这也怪不得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到底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写论文有哪些方法、步骤和规范?这些基本问题连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没弄清楚。盛群力教授是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教师写论文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想法,对教师创作的论文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深为不安,觉得有必要将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偏见、误解和盲区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好一篇论文,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会体现出来。
Q3:小学教师评职称怎样发表论文
凡是要评职称的行业都规定了参评人员必须有发表了的论文,教师也不例外,从理论上来说,论文是否发表是衡量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伴随着整个社会风气的虚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论文的发表与产生都走了畸形之路。我们也许会搬出一千个理由来说:“只要有实际的教学成绩就行了。”可是当我们结合今天的教育现状和学校运作规律就会发现:如果没有论文或者其他的条条杠杠来圈定高级的界限,问题会更多。因为评定的过程就剩依靠时间年限成了论资排辈的活动,而这是压制年轻教师成长的大忌!似乎论文成为了评职称最重要的部分,似乎可以因没有发表过论文,而在评职称时前功尽弃。即使你的课上的很好,即使你是优秀班的班主任,即使您的班级的升学率是99%以上,但是如果您没有想到要发论文的话,那么,也是“白搭”,或者是“很”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