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梁山好汉为什么会失败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梁山好汉为什么会失败?
一.地主阶级的"愚忠"思想;
宋江属于地主阶级。而参加起义的广大成员则属于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他根本就不可能与梁山上的广大群众一条心。他所想的是怎样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接受朝廷“招安”。
同时,起义阵营内部成员的“革命性”也并不完全纯洁。在这个集体中,虽然大多数成员都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压榨的普通劳动者,但也不乏一时“背运”或出于“无奈”的官府中人。他们“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再穿官衣、再吃皇粮,然而正是有这一大帮支持者的积极“拥护”,宋江的“归顺”计划才有可能成功。“招安”之时,投降派欢呼雀跃,好像在外流浪多年的游子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梁山起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自身出路的绝望,众好汉聚义梁山。然而他们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由于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他们既不知道“跟谁走”,也不知道“怎样走”,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地主阶级能够“趁虚而入”,占据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向了“招安”的不归路。
梁山起义的失败,正是以上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其中,起义领导者的投降主义思想是导致起义失败的主要因素。而起义阵营内部成员中大量拥护“招安”者的存在,以及广大成员的盲从及从众心理,使得“招安”从“理想”最终变成现实,从而造成了起义的彻底失败和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
二.内部四分五裂,不团结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军人物。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却断然拒绝了如同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带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腊义军,在两败俱伤的大屠杀中,遭到惨痛的失败。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宋江采纳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以梁山泊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却奴颜婢膝,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为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由此可见,宋江乃仁义之仕,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
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Q2:当年的梁山好汉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梁山好汉是讲义气的。这是好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其他人也会跟着犯错,也就是说,梁山好汉因为讲义气,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盲从。比如招安,本来并不信任他们,想害他们,宋江却错误的轻信了谎言,再加上其他好汉的盲从,致使起义军全军覆没。
其次,他们还不懂的团结其他起义军。我认为,方腊起义军和他们都是反对宋王朝的,他们应该团结,团结力量大嘛。
即使退一万步说,如果他们胜利了,那又会怎么样呢?只不过会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且领袖全是武将,生性暴躁,也许会杀更多的人,即使他们的治理清明,那么他们的子孙呢?他们子孙的子孙呢?还是会重复宋朝的悲剧,所以,他们即使成功了,人民也不一定会有好日子过。
所以,梁山起义的失败是必然的。
Q3:水浒传中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为什么会失败
宋江上梁山后,其对朝廷的反抗行动始终伴随着沉重的负罪感。他领导起义军攻州打县,所向披靡,却每次在朝廷进行招降纳叛之时总要重复那句话:“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概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权且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每每给胜利的喜悦添上几分悲伤情调。尤其是在梁山事业的排座次的鼎盛场面,众兄弟意气风发、开怀畅饮之际,他虽然也为梁山起义军的成功感到高兴,唱道“愿樽前常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但最后却唱出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不和谐之语,使这次盛会不欢而散。宋江思想性格的两重性,决定了“他要革新,然而怀旧;他在战斗,但想安宁;他无法可想,然而反对无法中之法,然而仍然同食无法中之法所得的果子”,这是鲁迅先生对宋江的评价。有道是:凡人,缺乏自信,终无大伤;伟人,缺乏自信,祸及身家;领袖,缺乏自信,必致败亡。宋江一生走了一条从凡人到伟人,再到领袖的道路。但是宋江缺乏自信,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使他在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错误的调整了反抗性与妥协性之间的比例,使得妥协性的比重越来越大,妥协性的危害也就越开越大,直至最后导致了梁山起义军的彻底灭亡。wWw.YIJi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