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为什么不审判天皇裕仁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日本战败后,远东国际法庭为什么没有审判裕仁天皇?
美国为对付苏联保留了日本的天皇
Q2:为什么在远东军事法庭没有审判 昭和天皇—裕仁 这个甲级战犯??
原本是有他的,但是日本投降时与美国是有很多密约的,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天皇免罪,为此日本放弃了很多利益和成果,包括731部队的研究成果也全数转让给美国。
所以后来远东法庭开始的时候,事先就对那些参加审判的大法官讲好,不要提起诉天皇的事。
Q3:裕仁天皇为什么不处死
原因如下,请主要阅读用【】标注的文字:
在当时,国际社会和美国的司法部门强烈要求逮捕昭和天皇,认定天皇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GHQ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但【谨慎的麦克阿瑟深知他的任务是对战后日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并将其引向民主体制,如何处理昭和天皇关系到这一任务能否实现】。
然而,他又不想承担不逮捕天皇可能造成的历史过失 ,于是命令“知日派”准将斐勒斯展开秘密调查,由其给出应否逮捕天皇的判断意见。
斐勒斯在调查的过程中,直接面见了多名日本皇宫负责人、政府前阁僚及军方将领,包括东条英机、近卫文磨、木户幸一、关屋宫内次官等关键人物。
通过与这些人的直接对话,昭和天皇在战争问题上的作用被含蓄地刻画了出来。尤其是当斐勒斯问到“天皇同意了战争的发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时,这些大人物们无疑都表现得讳莫如深,暧昧表示“诸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简单明了”,【他们都难以对天皇在战争问题上负有责任加以否定,但在保护天皇、力主天皇应避免被裁判的问题上却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天皇在战争的发动上存在迫不得已的无奈,而在“终战”问题上起了关键作用】。
欧美与日本在理念上的差异,其实就连以“知日派”著称的斐勒斯准将,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忠诚、信奉等观念难以深入地理解,但【他能明白日本人对天皇所抱有的深厚的信念】,虽然这在他看来有点不可思议。最终,斐勒斯向麦克阿瑟提交的报告认定:【不应对天皇实施裁判 ,应保留天皇制,让天皇继续成为日本的象征,如果强力废除天皇将会导致日本全国大乱,占领政策将难以成功】。
对此,麦克阿瑟显然还是按照西方思维、下意识地问“这一结论的证据是什么?”,斐勒斯回答“没有证据”,麦克阿瑟愤怒地说“你让我拿着一份没有证据的调查报告,去说服司法部那帮家伙?”,斐勒斯继续回答“我们即使再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或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这样的证据。”的确,向西方人证明他们眼中的“人”——天皇对日本而言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在军队和民众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恐怕是不可能的。
麦克阿瑟终于明白了斐勒斯的意思后,决定直接面见天皇。据记载,昭和天皇与麦克阿瑟共进行了十一次会见,天皇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麦克阿瑟下榻的美使馆,事前约定的礼节被麦克阿瑟人为地打乱,就座后天皇主动开口说道:“对战争中所有的政治、军事决定和行动,是我、而非我的人民负有全部的责任,我自己也任由阁下代表的盟国裁决。”麦克阿瑟回复道:“【战争责任需要追究,但我需要你的帮助,需要与你一起思考、推动今后的日本应如何建设。】”
后来的发展众所周知,战后日本在GHQ的帮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皇制得以保留,天皇免于惩罚,但也从“神”降为“人”,成为形式上的象征天皇。
Q4:为什么日本裕仁天皇不是战争罪犯
裕仁是二战领袖中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他成功的在人们心里树立起了一个不问世事的超然形象,一个貌似对军队无可奈何的傀儡,一个木头神像。他成功的为他最后逃脱惩罚铺下了一条后路。二战结束后,他稍稍使用一点欲擒故纵的手段再配合起那种设计精良的傀儡形象,美国头号表演艺术家麦克阿瑟竟然也中了招,拍着胸脯大义凛然的把裕仁的名字从东京审判的名单中划掉了。
历史上评价他为一枚橡皮图章,正好证明了裕仁个人伪装的成功。他哪里是一枚橡皮图章那么简单,作为当时日本唯一能够左右军部意见的人,裕仁手中的权威绝对超乎常人的想象。日本天皇裕仁绝对不是一个被军队拿出来蛊惑国民的幌子,更不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
在当时日本的那种环境下,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神话地位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没有人胆敢架空天皇,连拥有这种想法都是危险的,哪怕露出一丝马脚,那些狂热的军官士兵会让他瞬间就死无全尸。裕仁不是傀儡,他是一个真正的主宰者。日本军队里的少壮派军官们虽然屡次无视他的命令,肆意的制造事端,借机扩大战争。但是,那些少壮们在做着那些准备的时候未尝不在心里担心会遭到裕仁的反攻倒算。事实上只要裕仁事后下达一道御旨,哪怕是中将大将都只有乖乖地表演自行解剖这一条路,更何况那几个小小的中佐少佐。
可是,大部分的违旨行为在事后都获得了裕仁的原谅,肇事者非但没有遭到惩罚而且竟然还受到了裕仁的嘉奖,唯一几个收到惩罚的也是因为行动遭受到了失败而不是他们违抗了圣意。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纵容,裕仁给了那些少壮军官们一个明显的暗示,只要最后能够成功,让日本获得既得利益,干出任何事情都可以被他所原谅。当然,一切都必须在他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搞得太离谱,他也会出面干涉。
在当时那个年代,天皇的御口可不能随便乱开,随便一句话都是御旨,就算是最强硬的军队系统也只有乖乖遵命的份,可以歪曲,但是绝对不能违背。天皇裕仁和他爷爷明治不同,他天性还算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当内阁讨论出现某些分歧的时候,只要不是涉及到国家战略问题,或者需要发布明确的书面命令,他就会本着不得罪任何一方的宗旨,毫不犹豫的使出天皇一系特有的技能,那就是使用他那一路晦涩的皇室语法,发表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模糊意见。话面的意思模棱两可到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最佳,反正就是让下面人自己琢磨去,谁反应快谁就有利。
这也就是天皇的旨意可以被下面人歪曲的原因。下面干成了,哪怕是完全违抗他的旨意都可以原谅,还能获得他的嘉奖,朕心甚慰。干砸了,那对不起,曲解圣意,自作主张,肆意妄为,哪一条推出来都足以碎尸万段。很多人到最后才反应过来,原来那厮在一开始就做好了事后赖账的准备。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