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薛宝钗为什么嫁祸林黛玉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红楼梦里薛宝钗在滴翠亭如何嫁祸林黛玉的 又为什嫁祸于她?
贾芸拾到小红所遗手帕,托小丫头坠儿欲讨小红一物为信。小红坠儿密会与滴翠亭之中,不想叫路过的宝钗听了正着。宝钗,淑女也,哪里想管这些勾当,可有怕小红等多疑,故编出个林姑娘在附近藏着与我捉迷藏的把戏来糊弄。不想那小红竟真当如此,竟一时右担心为黛玉所闻。批判者每读至此,则拍案而起:此陷害也。可是,请细想一想,将主子陷害于奴才,陷害何用?难不成此二人竟能定了黛玉生死前途不成?
www.Yi.Jitao.COm
Q3:《红楼梦》里薛宝钗为什么叫林黛玉为颦儿?
颦儿是林黛玉初入贾府时,贾宝玉给她起的字。
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显然,颦儿这两个字,是宝玉根据黛玉的名字和外貌特征所起,虽然有点戏谑,但总体上也还是很清雅。借由“东施效颦”这个大家熟悉的成语,我们对这个“颦”字的意思并不陌生,这个字原意是西施身体不适时皱着眉头的样子。西施是大美女,皱眉的样子也是很动人的。宝玉把这个字送给黛玉,其实也暗含了黛玉有西施之风的意思。黛玉那种风流婉转的西子一般的动人气质,从这个字里也大概可以想象了。
不过,这个字起了之后,用的人并不多。我印象中贾母用过,也就一两次吧。就连宝玉本人都很少这么称呼黛玉。反而是宝钗,成了最频繁用这个字来称呼黛玉的人。
为什么只有宝钗这么叫呢?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原因:
1.表面上,突显宝钗面面俱到、与人亲善的特点
宝钗的人设大家都知道,就是永远端庄和善、温和有礼的大家闺秀。宝钗善于和各色人等打好关系,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称呼上表现出亲近。宝钗叫黛玉“颦儿”,显然是从宝玉给的字“颦颦”小作修改而来。这样的称呼,首先让人感觉宝钗很尊重宝玉所取的这个名字,你看别人都不用,只有宝钗认真在使用啊;其次让人感觉宝钗和黛玉很亲昵的样子,就像今天用小名称呼一个人,自然而然会表达出一种友好的姿态。
宝钗这样一叫,等于同时对宝玉和黛玉示好,有点类似于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那一顿夸,不露痕迹地把贾母、贾敏、三春、黛玉全都夸到,是一种高明的语言技巧。
2.更深一层里,暗示宝钗的年龄与居高临下的心理定势
宝钗固然是很重视人际交往的技巧,包括用这个名字称呼黛玉,但实际上传达出的是否纯粹的友善呢?
事实上宝钗很善于通过一些小技巧表现自己的突出,称呼就是一个方面。除了对黛玉用“颦儿”相称外,还有直接用“凤丫头”称呼凤姐,也是一个例子。
以前我就分析过,《红楼梦》里主要人物的年龄是扑朔迷离的,凤姐的年龄就给人忽大忽小的感觉。那么宝钗呢?既然是宝姐姐,应该比大部分的女孩子要大一些。那比凤姐小多少?光从“凤丫头”这个称呼来看,似乎宝钗不比凤姐小很多,甚至有一种同龄人的感觉。
无独有偶,当宝钗用“颦儿”叫唤黛玉时,读者很容易觉得这是一个大姐姐在叫一个小妹妹。宝钗本来就比较大,再加上端庄持重的个性,应该更显少年老成。所以,她在心态上,很可能也是“姐姐”式的俯视视角。想象一下宝钗一边叫着“颦儿”,一边对黛玉“谆谆教诲”,是不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呢?
有了居高临下的心态,真诚度就要打点折扣了。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红楼梦>薛宝钗比王熙凤小,出身也差不多,为什么敢叫王熙凤“凤丫头”?》
《<红楼梦>王夫人为什么撵走晴雯?》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WWW.Yi‖JItAo.cOM
Q4:滴翠亭外,薛宝钗真的嫁祸林黛玉了吗?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可以说是整部书最美的一回。因为里面分别是两位女主人公最美的一个画面,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几百年来,这两个画面也是很多画家笔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经典形象。
可就在这一回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却令很多红楼的爱好者一直以来争论不休。这便是薛宝钗在滴翠亭偷听到小丫鬟红玉和坠儿的谈话,然后据说嫁祸给林黛玉的情节。历来有很多人,都坚持认为薛宝钗心机深重,当听到丫鬟谈论之事不妥,又正当丫鬟开窗,生怕被发现是自己偷听,所以急中生智嫁祸给林黛玉。
其实,我个人觉得,薛宝钗其实还没有这么腹黑。而且,她完全没有必要和理由这么做。也许是近些年宫斗剧太多了,所以大家总愿意用这种宫斗的狗血剧情来想象一些情节。可是我想说的是,狗血的宫斗剧已经够多了,还是不要再用这些思维来祸害《红楼梦》了吧!更何况,在前有“宝钗扑蝶”,后有“黛玉葬花”这么美的场景一回中,曹雪芹怎么忍心加进去一段“嫁祸”的戏码呢!
这回一开始,就交代了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中习俗这一日花神退位,是要为花神践行的,所以这一日也叫践花日。大观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丫鬟小姐都聚集在花园子里系彩线,好不热闹非凡。
原文: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这一段明确交代了宝钗在到滴翠亭之前,是正好要去潇湘馆找黛玉的。迎春发现大家都在唯独没见林妹妹,宝钗就立刻自告奋勇去找黛玉。路上遇到唱戏的十二个小孩子,仍旧强调自己要去找林黛玉。只是因为远远的看到了宝玉进了潇湘馆,才没有马上进去。就在此时,忽然发现了好看的蝴蝶,追着蝴蝶才被引到了滴翠亭,无意间听到了丫鬟谈论和贾芸的事。
丫鬟红玉和坠儿开窗时,薛宝钗应该是急中生智,顺口就说出了黛玉。这里是黛玉而不是别人其实是合理的,因为前面一再强调宝钗本来就是要去找黛玉的。再说,宝钗明知道众人都在花园子里,唯独只有黛玉和宝玉此刻在潇湘馆,而说宝玉又不合适,只有说黛玉了。这可以说是一时情急的本能反应,和存心嫁祸完全沾不上边。
也许是巧合,在这一段之前,刚好是宝钗生命中最美的一次释放。
原文: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在书中,宝钗一直都是以一个女夫子一样的形象出现的。在贾府中,她处处小心,行动说话老成持重。还动不动就对大家说教一番大道理,连住的屋子都被贾母说是雪洞一般。扑蝶这一段,是难得一见的宝钗少女天性的释放。之所以成为宝钗最美的一个定格画面,就是因为它是最本真最自然的性情流露。
这样的一个最美时刻,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本性的薛宝钗。让我们发现原来一直以女夫子示人的宝钗,也有这么纯美多情的一面。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刻,发生了滴翠亭的事。试问我们怎么忍心把宝钗想的这么阴暗呢?试问作者又怎么忍心让刚刚还美到惊艳的宝钗,瞬间就成了一个腹黑女呢?所以,坚持“嫁祸”说的人们,试问您又于心何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