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贵族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秦始皇为何不杀尽六国贵族?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因列国多年战争而形成的国弱民疲、四海凋敝萧条的景象,如何建设一个新王朝是一个课题。为此秦始皇依靠李斯等一帮重臣,励精图治,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收集天下兵器到咸阳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北击匈奴使之远遁然后连接六国旧城墙和新建一部分构筑万里长城以防守,确定国家制度为郡县制等,这一切都是为了消糜分裂战争的后遗症,重新打造一个繁荣昌盛、前所未有的帝国。
对于六国的王室秦始皇尽施铁血手段基本杀掉了除漂亮女人之外的所有人,对于一般性的贵族则采取受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方针予以安抚,将六国贵族绝大部分从原籍迁移到咸阳,一方面使之脱离原来诸侯国的根基并置于秦朝中央政府监控下难以再分裂造反,一方面使之接受新王朝的教化逐渐与秦人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使其给咸阳腹心之地增添众多高素质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使一个新帝国的首都具备繁荣的基础,这是一步好棋。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运行的话,六国贵族在若干年后会完全融入秦朝社会,并因选贤任能及与秦朝贵族互相通婚等措施而转变为名正言顺的秦朝新贵族,成为帝国稳定和繁荣的基础,然而历史总是跟人们开玩笑,强悍雄伟的秦始皇居然不明不白地死了,死之前留下的遗诏语焉不详未明确指定后事,且被潜伏于身边的阴谋家赵高携同李斯篡改了,立庸才胡亥为皇帝,杀秦国贤良太子扶苏和国之柱石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使刚刚创建起来的强大王朝顿时失去了生机勃勃,反而因恶人主宰国家而变得越来越混乱起来。在秦二世胡亥及赵高等人残暴、腐朽、无能的治理下秦朝越来越乱,最终激起民变,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六国在京都贵族乘机摆脱秦国控制返回故地,一些原有隐遁于江湖的六国贵族支裔也大肆活跃起来,于是天下又形成分崩离析的局面,十分令人惋惜。
现在的很多人回首这段历史时,把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归结为秦始皇未杀尽六国贵族,认为正是这些人才导致了国家的重新分裂和战争,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秦始皇未提前安排好接班人和后事,当其仓促离世时未来得及给自己心目中的接班人以强力的支持,被阉人宦官完全控制自己的起居生活,而与众大臣隔绝,最终使自己不明不白死去且遗诏被改,并由此导致宫廷政变,几乎杀尽始皇子弟和国家贤良,不亡而何?又不与民休息,不修改秦国原有的残暴立法,暴虐待民,天下生民惶惶不可终日,死于非命者众,实在活不下去的豪强于是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举兵造反,于是很快灭亡。将这种结局归结为未杀尽六国贵族是浅薄的、残暴的、不科学的想法。
Q2:秦始皇那么残暴为什么不杀光六国贵族?
对啊,这可真是个千古疑团,为什么不杀呢。
关于秦灭六国时期的暴行,史料上能看到三条。一是秦国灭赵之后,秦王政来到邯郸,“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也就是说,他年少和母亲赵姬在邯郸生活时,欺负过自己的那些赵国人全都坑杀了。这件事确实没什么可洗地的,就是他的污点。
第二条是灭魏时。《魏公子列传》称,信陵君死后,“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这里的“屠大梁”,最合理的理解还是王贲水淹大梁,水攻的确会给魏国平民带来巨大伤亡,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却能最大限度节约秦军兵力、最快收获胜果,站在秦国立场,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选择。
第三条就是所谓饿死齐王建了。但这个说法可信度并不高,齐国一直事秦甚谨,秦王政与齐国并没有深仇大恨,没必要给天下落这么个口实,除了韩王安因为与韩地叛乱有关被处死,赵王迁、燕王喜、魏王假、楚王负刍等人都是只有被俘,并未交待被杀。
其他六国贵族也是,秦始皇对六国贵族有打压,比如把他们迁徙到关中或者偏远地区去搞建设,但没怎么见过杀人的记录,否则秦末也不会一下涌现出那么多反秦者。把这种情况理解为秦始皇仁慈,当然有些抬高了他,个人更倾向于他是低估了贵族们的反秦之心,又高估了秦朝抵御复辟的能力。
wwW.yI:JItaO.COM
Q3:秦始皇的为什么不把六国贵族斩杀待尽
因为秦始皇宽厚仁慈,不杀他们,希望感化他们永远效忠秦朝。
很可惜,他们根本就没有领情,秦始皇一死,他们立刻就造反了。
Q4:为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不将六国贵族赶尽杀绝
因为在秦始皇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知识都掌握在贵族们手里,而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文盲。
如果把贵族赶尽杀绝,那么将失去几乎所有的管理层,没人能领军、没人能收税、没人能筑城、甚至没人能写信,国家将陷入一片混乱,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