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二战法国为什么不堪一击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二战法国为什么不堪一击
不能说法国弱,当时的法军实力仍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过它运气不好,因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它整个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所谓锋芒毕露,德国不但是科学文化军事成指数倍上升,还在心中埋藏着对英法,尤其是法国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战还有那战后榨干德国的条约,这些都让当时的德国处于巅峰时期,再加上军事理念发展的错误,让法军不怎么重视装甲的发展,它只是视装甲为步兵的支援,而德国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国的军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战的阵地战水平,从他们花费重金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的思维完全与千年前的中国人一样了,妄图考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抵挡住德国人,结果你也知道了,德国人的强项是运动战,直接从比利时饶了过来,断了马奇诺的后勤,然后,就成了战利品,讽刺的是比利时当时也修建了号称小马其诺防线的工事,结果让德国六架滑翔机,一个连的兵力就给夺走了,可见那个时代的德国军事思想绝对傲视群雄,外加当时法国的另一边,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虽然没有明地里的开战,但是这种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让法国怎么挡得住,所以法国输了也是很正常的,顺便提一句,法国的下面又是意大利,基本就是包围,所以跑的时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轻敌了让格林用纯空军消灭英法联军最后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陆军的话,英法联军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战欧洲战场就基本结束了,哪里还来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Q2:二战时法国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为什么会那么不堪一击?
相信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德国和法国是百年宿敌。在二战中,仅仅一个多月法国就亡国了,作为德国宿敌的法国为什么也在德国的战车下如此不堪一击呢?其中两个原因非常重要:一个是法国人过于迷信,过于幻想。所谓过于迷信,是说他们太迷信那条马奇诺防线了。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为防备德国进攻而建筑的一条防御体系,位于法国边境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上,1929年开始修建,以当时主持修建这条防线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命名。里面有5600个防御工事,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程,还修建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种生活设施。法国上下一致认为,有了马奇诺防线,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当时法国总理勃伯鲁姆说:“这个工事虽然不是进攻的,但是防御是绝对没问题的。”法军统帅甘末林也说:“马奇诺防线是法国的英吉利海峡。”
法军指挥机构将大批部队配置在这条漫长的防线上,其直接后果是法军可供机动作战的部队很少,但法国人却对这种布局很满意,他们认为,北有比利时境内丛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南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背后驻防着几十万英法联军,德国人根本没有办法打进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军事思想落后。军事思想是有关人们对军事问题、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通俗二点,军事思想是一切军事问题的“母”。这个东西落后了,其他的军事问题、战争问题会受很大的影响。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先进的军队未必取胜,会写兵法的民族,打不过不会写兵法的民族的例子非常多。匈奴人没有文字,也谈不上会写出兵法,但在汉朝265年的战争中总是占上风;宋朝最重视军事教育,有了中国第一部皇家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然而却亡于不会写兵法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军事思想是抽象的关于战争的原则,其特点就是不能一下子就指导具体的作战。因为,军事思想这东西,你学,人家也学,它又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所以,一般来说,要想打胜仗,光有军事思想是没有用的,关键得看战争实力和潜力、军队的强弱、武器装备、民心士气、机制等等。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中间”环节做好了,兵法这东西才会真正有用!
法国败亡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从综合国力上,法国与德国并不差许多,可以说半斤对八两。于是,就在这“半斤对八两”条件下,凸显出法国军事思想落后的致命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人汲取的胜利的经验是什么呢?那就是:防御是比进攻更有利的作战样式。不然马奇诺防线怎么出来了?所以法国也就忽视了进攻性战法。包括进攻性武器装备的研制。当时有了坦克,有了坦克兵,但令人讽刺的是,坦克兵、装甲作战理论最早是英国人、法国人的发明,戴高乐、富勒都提出过机械化作战问题,可是都没有引起英法高层的重视,依然只是把坦克作为辅助的兵器,而这个时候德国人重视了。
法国方面的部署也有问题,例如大量老旧的坦克和装备,新式的坦克没有得到合理是运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国空军完全招架不住德国空军的攻势,最后的结果就是法国军队变得不堪一击,而且法国政府在巴黎被威胁到的时候就决定投降了,政府的态度让士兵们无法坚定保卫国家的念头,失去了信念的军队,战斗力还能怎么样呢。
Q3:二战初期法国不堪一击的原因是什么
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全线败北,其原因并不在于实力悬殊。战前,法国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实力不弱,而其猝败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有过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法国在一片和平繁荣景象下,开始歌舞升平坐享帝国繁荣生活。法国的统治者们也被和平生活冲昏了头脑,放松了对战后迅速发展的德国的警惕,放松了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放松了对全民的国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长期混乱动荡。魏刚、甘末林等军队决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成为保持荣誉和禄位的军人政客。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使法国在开战前,全国陷入混乱和惊慌。
第二,战备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赢得了对德国的胜利,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与战败国并无异样。相比之下,战后德国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大量生产坦克、飞机及其他先进武器,不断扩充军备。而法国统帅部的政客们却贪恋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绥靖政策”,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对战争的准备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根本就没有作抗击侵略的准备,特别是对德国的警惕。
第三,军事思想落后,战略防御单纯消极,适应不了“闪电战”的新战法。法国领导人无视科学技术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德军对波兰进行“闪电战”的新特点,陶醉于“曾经为他们造成光荣的错误观点”。他们设想,新的战争还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以步兵进攻为主,从坚固筑垒地域突破,缓慢地推进;法军则依托马奇诺防线,把战争拖向持久,然后慢慢地研究对策。在这一保守思想指导下,把50万守军配置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总预备队只有9个师,这便形成了法军静守防御的消极战略体系。法军的这种只注重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忽视战略纵深内的防御;只注重对步兵的防御,忽视对坦克兵的防御,经不起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当德军突破后,法军无力进行反击。同时法国最高统帅部还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冲击,仍以为坦克只是一种支援步兵的武器。总之,法军的战争指导,远远落后于战争的实际,这是法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对德国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作战指挥严重失误。法军最高统帅部在战前根据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国的地理条件,对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作了分析。认为,马奇诺防线工事坚固设有重兵,阿登山区地形复杂不便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德国不可能把突击方向选在此处,很可能选在比利时中部。与法国人的意愿完全相反,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恰恰选在了法国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区。然而,法军最高统帅部并没有根据这一变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仍将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北方各省。当德军以“B”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时进攻时,法军最高统师部还以为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急忙又北调比利时3个集团军和9个英国师,企图将战火在比利时境内燃起。法军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行动正中德军佯攻比利时之计,而集中主力“A”集团军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一举突破防御,尔后迅速向加来海峡挺进,使盟军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从而铸成了法国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