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如何看待杜嘉班纳辱华事件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你如何看待杜嘉班纳辱华事件
我觉得他设计了一系列视频,在上海宣传用,应该不是要制造冲突。但是得到了全民职责与质疑。然后公司迫于中方舆论压力把他自认为很好的作品撤了,他肯定气死了,觉得中国人不懂自己的“艺术”(事实就是很狗屎的创意),一时回归兽性,失去了所有的理智,怒怼中国。说什么盗号,不过是理智被狗吃了吧,我是不信的。文化自大的国家在拍摄广告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受众的心理。意大利好多不好的:整体办事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等等。我们知道不说,学习好的。他们一看到一个中国人随便大小便了,就以偏概全,真的很可笑。迷之自信的国家不长久,像当时天朝帝国闭关锁国一样。看现在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就知道了。其实我们只要增强民族自信,把他看成一个疯子就行了。世界上缺少任何一个国家都照常运转,更何况他一个设计师。我为杜嘉班纳有他而感到遗憾,少了他才能有水平一些。
Q2:如何看待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高管辱华事件?
首先,杜嘉班纳“起筷吃饭”视频确实存在歧视中国文化的嫌疑,接下来的“中国这个国家就是一坨大便”“中国这个无知又肮脏的土匪”这些言论,毫无疑问,就是赤裸裸的“辱华”。本来这个时候,杜嘉班纳如果出来诚挚道歉,中国作为一个很宽容的国家,是不会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的。以前的巴黎世家甚至更早之前的菲利普莱茵,只要道歉,中国也并没有不给予改正的机会。可是,杜嘉班纳自作聪明,自导自演了一出“账号被盗”的戏码,这简直就是歧视中国人的智商,把中国人当猴一样在耍啊。
辱华事件一经爆出,陈坤、金大川、陈学 东、王俊凯、迪丽热巴、火箭少女等中国艺人纷纷表示拒绝参加杜嘉班纳21日晚9点的大秀活动,中国模特也都已撤回,为爱国不计损失。这直接导致杜嘉班纳的大秀活动无法进行。随后文旅部下通知,正式取消DG大秀活动。
昨日夜间,DG又发了一份全英文声明,全文没有一句道歉,反而觉得这是他们遭遇的“不幸。话里话外,似乎还在埋怨中国人的大题小做,将取消大秀的原因归因于中国明星、网友的全民抵制。天猫、京东等中国电商平台均已下架DG相关的产品,除官网之外,其被中国主要在线销售渠道全面封杀。作为DG形象大使的迪丽热巴和王俊凯也与DG中止合作。
DG的所作所为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践踏我中华民族的尊严,并毫无歉意,不知悔改。中国艺人、模特、各大电商和广大网友用实际行动抵制DG,坚决维护了国家荣誉。中国早已崛起,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变的更强!
Q3:外媒如何评价DG杜嘉班纳辱华事件?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
Dolce & Gabbana歧视事件引起全民公愤,闹得沸沸扬扬的。
截止目前为止,这个事件已经引发:
1、大秀国模、受邀明星、品牌大使发布声明拒绝参与,D&G 大秀被文旅部直接取消;事情的起因是 ,D&G 为宣传11月21日晚在上海举办的大秀,发布了一支《起筷吃饭》的视频。
视频中一位亚裔模特“笨拙”地用筷子吃意大利披萨。过程中故作矫揉、透着轻蔑的表情,以及怪腔怪调的旁白让观众看了极其不舒服。
受到争议后, D&G 在国内社交平台上,迅速删除了这条广告,但国外渠道岿然不动。网友跑去 Instagram 问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本人,却得到了极其冒犯的回复。
虽然 D&G 官微随后回应“账号被盗”、“非本人”,但仍然止不住网友们的怒火。
文化交流,相互尊重是前提,而“筷子”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筷子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用餐工具,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央视2014年的一支公益广告《筷子》,通过一双筷子串联起了大江南北的故事,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 阿慕认为,筷子里蕴藏的情感 D&G 可以不懂,但至少不该是如此狂妄的态度。
事实上,D&G 也不是第一次触碰国人底线。在2017年4月就拍摄过一组#D&G 爱中国#的宣传大片,在北京知名景点,故意让穿着华丽服饰的模特与朴素的路人同框,这组照片被指有故意丑化之意。
在2012年,香港海港城 D&G 门店禁止香港民众在门前拍照,也引发了香港民众的不满,要求其为此歧视性政策道歉。
可见,D&G 这次的翻车并不是巧合。
说到“辱华”,类似的品牌事件也时有发生,下面来细数一下,还有哪些品牌惹怒过国人。
1、巴黎世家Balenciaga排队争议事件
今年4月25日,有法国留学生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法国知名商场“巴黎春天”内的时尚奢侈品品牌“巴黎世家”专柜,涉嫌歧视。事因两位中国人排队购买新品时,指责插队的外国人,引起争吵推搡,而事后保安拒绝这两名中国人进店消费,而插队闹事的外国人,则大摇大摆地进入店内。
视频发布到网上后迅速引起讨论,巴黎世家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次日才发布声明,但被指道歉毫无诚意,让网友更加不满。
巴黎世家几天后只好再次发布声明,明确表示采取了四项措施,包括正在积极开展调查、对涉事人员停职、制定新的作业标准以及逐一向受影响中国消费者致歉。
2、日系护肤品POLA“拒绝入店”事件
2017年11月,日本高端护肤品POLA的一家门店外,贴了一张写着“中国人禁止入内”的字条。照片一时在网上疯传,引发众怒。
随后官方在官网、Facebook和官方微博发布道歉信,同时不断评论安抚群众情绪,在公告中表示责令店家撤下告示,考虑取消经营资格。
3、美国彩妆 tarte 不当言论事件
2017年9月,美国彩妆品牌tarte发布了一条 INS,文中含有ching chong这个词,咋看之下并无端倪,但是ching chong这个俚语,其实是模仿在华人的口音,在北美国家是众所周知是嘲笑华人的代表词!
最后tarte道歉了,称不是故意冒犯,而且是实习生的锅,表示“我们会好好给实习生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
4、德国服装品牌Philipp Plein侮辱T恤
、
2015年有网友发现,德国时尚品牌Philipp Plein在2007年出产的一件T恤上,公然印着“Fuck You China”挑衅字眼,还赤裸裸配上西方人经常用来侮辱中国人的清朝小丑形象!
之后的道歉声明还表示此标语是为”抗议日益严重的山寨现象“,还故意留了一个绑着长辫子,趴在地上的清朝小人,再次挑衅。而两年后,自己却因抄袭被告上法庭。
其实每次这类事情发生,都是“引起讨论—发起抵制—品牌道歉”,风波可能会一时过去,但是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也留下了对品牌不可抹灭的负面印象。
根据麦肯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领域的消费金额达到6400亿元,占全球总消费的三分之一,未来还将以8%至10%的年均增速,于2025年达到全球44%的水平。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让每个品牌都虎视眈眈。
看到这里,阿慕也想提醒其他国际品牌注意以下几点:
1、拒绝一切试探民族底线的行为。
在这个公众情绪可以迅速点燃的时代,让中国消费者最气愤的行为之一,就是国际大牌们的“一边骂,一边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应本着尊重、包容、理解的精神,尊重中国文化,这是企业在任何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底线。
2、 除了品牌的官方社交平台,与品牌有着密切关联的人物、渠道也要做好舆论风险防范。
“个体犯错,品牌喊冤”的戏码常常上演,但在营销市场,消费者不关心真相,消费者认知的才是事实。品牌一旦与负面标签挂上钩,被扣上歧视的帽子,洗白之路非一日可及。
3、危机公关要及时、真诚,品牌声明要冲着“解决问题”去。
危机公关3T 法则:Tell you own Tale ;Tell it All ;Tell it Fast.
三个关键词总结就是,官方、全面、快速。而 D&G 这次先表示”被盗号“,随后设计师在回应中默认是自己发表的,这种前后不一的口径会让品牌行为更加失信,不仅不能降温,也只会再次惹恼网友。
D&G 从事发到现在,在网络上面对洪水猛兽般的讨伐堪称”过街老鼠“。不仅失去中国电商消费渠道,在中国设有的51家门店也要诚惶诚恐地低调生存。任何人、任何平台只要与 D&G 合作,就有可能面临网友声讨的风险。品牌不仅元气大伤,恢复之期也暂时无望。
其他国际大牌,可要敲响警钟,长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