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1、服务对象的营利性相对于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来讲,企业财务会计所服务的对象是各类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而预算会计则是应用于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一个会计分支,又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服务的对象是营利组织,决定了其核算内容的复杂性,它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原则,遵照盈利核算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正确核算收入,合理计算耗费,准确反映盈亏,分期考核经营成效,同时,要根据实际经营状况,正确处理好与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所有者权益;
2、工作目标的对外性与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相比较,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侧重于对外报告。管理会计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一个会计分支 ,属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计因而,它侧重于对内报告信息而企业财务会计则必须从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部门等企业外部的财务关系人的要求出发,提供真实的,规范化的财务会计报告。尽管企业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也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预测决策的需求,但从总体上看,它更侧重于满足有关外部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部门等将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信息;
3、核算规则的统一性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在工作目标上侧重于对外报告的特性,企业财务会计要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地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部门等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就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统一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在内容上的真实性,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中华人民共国财政部为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于2001年制定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种各类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都必须执行统一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2004年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起执行。
Q2:企业财务会计是什么?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与管理会计同为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以外提供财务报告,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编辑本段]职责与特点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其特点是比较真实和可以验证。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受到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他们往要以为主要依据,作出有关经济决策。以财务报告是经营者领导下的会计部门提供的,即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为的信赖,就需要对信息的加工、形成和传递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会计原则、会计准则恙领土制度等财务会计的规范形式便应运而生。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发布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参见葛家澍《会计确认、计量与收入确认》2002年《会计论坛》第1辑)
关于报告内容,的确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的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册会计师)和CFA(财务分析师)是两种执业证书一样。
wWW.YIjitAO.C%OM
Q3: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与会计制度建设问题的大纲怎么写?
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利税占全国的40%。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总体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公司上层稳定、普通工作人员流动大、公司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经营成本和利润相对较低、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对复杂且灵活性大等特点,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严重。为此,笔者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构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会计 制度 构建
一、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旨在向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提供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其他类似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财务会计在企业的核心地位、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使财务会计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如:个别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不规范,使其提供的对外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受利益趋动,受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因素困扰,企业的所有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市场而不是财务规范上。如: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通过做假帐逃避纳税;通过人为粉饰财务报表向银行贷款融资;通过钻会计法律、法规的空子实现自已的战略目标。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
企业领导集权观念严重,致使其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造成财务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如吉林省某家房地产公司总经理不分公事私事,只要涉及到钱的问题,就到财务经理那去取,不给的话就以撤职相挟,对自有资金根本不按照财务预算那样执行。这样的结果是这家本来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在财务管理上混乱不堪,最终没能摆脱破产的命运。
2、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
财会人员的双重受托责任,源自于委托代理关系,它要求财会人员同时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履行核算控制和监督经营者的双重责任。这种制度性缺陷往往导致财会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按照我国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均属中小企业之列,它们中的大多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却浑然一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行为目标与企业所有者目标高度重合。在大部分情况下,企业所有者自行管理企业,也就是企业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财会人员只接受所有者委托,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无偏离原定的企业目标,确保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此时,却仍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代表利害关系各方,保证为所有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显然缺乏理论依据,实践证明也是不现实的。
3、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功利化
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成立时间都比较短,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也比较匮乏,信用资源和信用记录更是不足,企业发展通常以自我积累为主。把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使自身资本积累得以迅速完成,是中小企业主的最优先课题。为此,不惜以身试法者有之,如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客观上减缓了企业资金耗费的补偿速度,缩短了资金的滞留时间,显然是与企业的功利性目标相矛盾;同时,有一部分账项调整项目,其调整的金额大小又取决于会计方法,含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在内,又为其实现功利性目标创造了条件。有的企业为了少纳或不纳税金,将权责发生制改用收付实现制,推迟确认收人,编制一套企业亏损信息的会计报表给税务机关;有时为了取得信用担保用权责发生制提前确认收人,编制另一套会计报表给银行和担保机构,披露企业盈利的信息,以便银行和担保机构建立对企业的信心。很显然,这种以应收应付的权责关系来确认收人费用归属时期的会计核算原则,已成了许多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4、财会队伍素质低
据某地区统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不足30%,具有会计师职称证书的不足10%,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几乎为零。从财会人员的年龄分析,大多数为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是知识陈旧财务观念落后,再加上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差,使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要求,更与其地位不相称。
5、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许多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会计信息失真。还有一些企业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有的企业虽然设有会计机构,但岗位责任不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等现象不胜枚举,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帐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财产帐实不符。
6、中小企业财力有限,不愿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大额投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或受资金、规模的限制,往往追求短期利润目标,企业不愿将有限的资金在财务管理的“软件”或“硬件”方面大量投资。
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会计方面遇到了阻碍。如:因中小企业资信相对较差,所以融资困难,即使有某家银行同意为其贷款,也会因中小企业的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政策的“不对等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能公平竞争,进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直观作用被弱化,这也是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不被领导层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构建之思考
要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老板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必要的投资,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必须严格分人管理,控制资金风险。另外,企业老板还要纠正那种一说到会计就想到逃税的错误观念,当然,合法避税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把税收因素事先打入成本,然后测算企业的赢利前景,才是长远的和现代的经营思想。
1、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中小企业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各方面的正当经济利益,要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指财务会计部门在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和分配及其相应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各方面应遵守的准则。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实行内部会计监督,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事项的合法性和企业人员的廉洁性。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是记帐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是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会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相结合,监督企业人员贪污、腐化和铺张浪费行为。在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等进行监督,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做假账、违反财经纪律、营私舞弊、挥霍浪费等行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加强企业管理和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会计工作还要接受企业内部审计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按有关规定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
2、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法规,不能因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经营复杂、人员素质差等情况而没有规范。会计核算规范,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它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一是会计科目制度。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制定。会计科目是一项会计制度,它规定了会计科目包括的核算范围、具体内容、核算方法、编制会计分录方法、明细核算和登记账簿的要求等。它对会计的核算与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设置会计科目要根据集中统一,依据政策和财经制度,能够全面地反映资金运动,有利于组织会计核算,有利于加强单位的经济管理等原则。二是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财务会计报告是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了及时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告要按期编制和提供。中小企业应按要求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完善对内会计报表编制的制度,如独资与合伙企业需要编制个人财务报告;股份合作企业需要编制股本状况表、劳动量换算表、分配状况表等。此外,还需要制定成本计算制度和利润分配制度。
3、建立简化、实用的会计核算程序
要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简化、实用的会计核算程序。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办理会计手续;应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要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设置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根据经过审核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账款相符、账证相符、账帐相符;应根据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按规定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4、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
中小企业在设置会计岗位时,应根据自身经营规模,业务量及生产组织和实行集中管理等方面特点,遵循两个原则:
(1)精干务实原则。会计机构和岗位的设置,一方面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合理配备人员,防止人浮于事。另一方面,会计手续和工作程序简洁、高效。各种会计方法、核算手段的采用,应该在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做到简明易行、降低会计核算成本。
(2)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内部因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这就要求会计机构内部必须分工明确,将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合理划分,在会计部门中设立具有相互制约作用的工作岗位。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双重监督来达到相互稽核、自我防范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有2—3人,具体分工有出纳、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会计主管可兼管总账一职,出纳处理财务收支和现金支票的结算;总账会计负责编制审核凭证、登记所有的总账、编制财务报表、核算成本;明细分类账会计负责登记明细分类账,定期将明细账与总账,与有关财产结存额进行核对;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5、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会计改革不断深入,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陆续出台,会计人员接受后续在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不少企业的会计人员知识陈旧,技术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在我国会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未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业务教育,使会计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胜任各项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永彬.浅议中小企业会计目标的定位[J].财会月刊,2003(3).
[2]陈毓圭,应唯.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J].会计研究,2001(12).
[3]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1(7).
[4]应唯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九次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3(1).
[5]戴德明,杨松令.中小企业差别报告研究[J].商业会计,2003(6).
[6]于玉林.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周晓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与控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8]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嵇忠,贾俊荣.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刘志远,刘超,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