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哪些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约为24小时。
2.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的日出时刻就会有早晚,产生地方时。
3.是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方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
3.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一年中,随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得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在时间上的的季节更替和空间上的五带划分。
由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种种现象,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Q2: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题目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B)
A.昼夜现象B.日出日落C.昼夜长短的变化D.四季的变化
A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C、D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2.地球表面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C)
A.不发光、不透明B.地轴是倾斜的C.自转D.公转
3.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面对北极,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围绕的中心为太阳
C.其自转周期为一天D.其自转周期为一年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等知识。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运动,其自转周期为一天。其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答案为C。
4. 将地球自转和公转与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
(1)地球自转B.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公转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及二者的区别。由于地球的不透明及太阳光的直线传播,使得地表有昼夜之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出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地轴的倾斜,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发生变化,导致昼夜长短变化,出现四季更替。
答案为:(1)-A、C;(2)-B、D。
5.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反映了:B
A.太阳在公转B.地球在自转C.太阳在自转D.地球在公转
WwW.yiJitAO.C※om
Q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关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故选:C.
1、
Q4:简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有时差,有太阳的东升西落。
【2】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有五带的形成,阳光直射,极昼极夜,昼夜长短变化等。
【地球运动】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大概还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周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于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角动量变小,从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径的可能变化、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质分布的改变等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化。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太阳为24小时其中有公转的3分56秒。
【地球公转】
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地极移动】
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是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1765年,欧拉最先从力学上预言了极移的存在。1888年,德国的屈斯特纳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发现了极移。1891年,美国天文学家张德勒指出,极移包括两个主要周期成分:一个是周年周期,另一个是近14个月的周期,称为张德勒周期。前者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周年运动引起地球的受迫摆动,后者是由于地球的非刚体引起的地球自由摆动。极移的振幅约为±0.4角秒,相当于在地面上一个12×12平方米范围。 由于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会发生变化。1899年成立了国际纬度服务,组织全球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专门从事纬度观测,测定极移。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相继开始了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激光测月、激光测人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极移,测定的精度有了数量级的提高。
WwW.yIJi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