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怎么开始做社群营销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社群营销怎么才能做的有效果?
社群营销,目前是我国营销市场上的一股热潮,几乎到了“无社群,不营销”的地步。限于篇幅,各种营销技巧也是各有说辞,今天我们从策略角度概括说明社群营销的关键变量和环节。
1、社群对象
社群对象即目标人群。它的范围和边界,与社群运营主体所经营的产品(服务)的目标市场基本上相同。
有些社群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了已经成为用户的顾客,也包括了尚未成为用户的潜在顾客;有些社群的边界狭窄和封闭一些,以已经成为用户的顾客为主。
2、社群入口
即吸纳社群成员的途径和场所。这是决定社群规模大小、社群发展速度快慢以及社群内部结构是否符合心愿的关键。入口总体上分线上和线下,其吸纳社群成员的引流成本和引流效率高低不同。
无论什么社群,目前均需将线上、线下多个入口整合起来形成互补的结构。但不同的社群,入口在线上线下分布的重心不同。
3、社群引流
即通过入口吸纳社群成员的方式。线上吸纳社群,主要依托 切中需求的内容、应用以及公共空间内的讨论、评论,也依托在目标人群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KOL),还依托在利益、社交、学习、体验、参与、情感等方面富有吸引力的线上事件和活动。
线下吸纳社群,除了依托产品和服务自身外,主要依赖现场(比如零售终端及其他场所)的引导,以及“种子”社群成员的口碑。
4、社群利益(价值)
这是社群运营和社群营销的核心所在。只要社群存在不可抗拒的利益(价值),“入口”“引流”等技术环节都不是问题。
利益(价值)是把每个个体联结为社群的主要纽带。社群成员参与社群的动机是复杂的,既有使用价值需求,也有精神价值需求。社群需通过利益(价值)以及利益生成方式,使社群成员的动机和利益诉求得以实现。
当然,不同的社群,给社群成员创造、提供的利益显然是大相径庭的。社群利益(价值)的具体形态和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会员积分、会员优惠、会员联谊和学习、会员旅游等多种活动。
5、社群结构
这里的“结构”主要不是指社群成员的分类,而是指社群内的“圈层”结构。
“圈层”通俗地说,就是不同层次的圈子,社会上存在多种圈层,较大规模的社群同样存在“圈层”。多层级“圈层”是社群内部的联结、传播机制,也是一种影响力和权力机制。
任何一个社群,都有一些核心成员,他们是社群得以维系的关键。以他们为中心,分别形成了多个“圈层”,它们是社群中的“亚组织”。社群内的信息和利益往往是从核心成员“圈层”向外部依次传递和实现的。而核心成员的变化以及其所属“圈层”的变化,是部分社群内部自组织运行的主要图景。
如果社群的形态是分布式,那么就会存在多个彼此关联、交叉的同一层次“圈层”。这样的结构状态及机制,是社群(内部传播和社群成员发展)的重要依托和途径。较大的社群,为防止从核心圈层和次级圈层信息衰减和影响力减弱,可以将社群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子群),在统一的平台上分别运行和管理。
6、社群纽带
联络社群组织者(运营者)与社群成员之间、社群成员与社群成员之间的纽带,有两个层次:一是深层次的利益纽带和信任纽带,这是一种心理契约。而信任来源于长时间内利益承诺的兑现以及重复交往。
二是操作层面保持、提升社群粘度和温度的话题(内容)以及公共事件和活动(“公共”相对于社群而言)。其中,主题性的事件和活动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社群内的各种事件和活动,既为社群成员提供了体验和分享的内容,也为社群成员提供了参与的途径。
撇开话题和事件(活动)本身具有的利益(价值)属性不论,它们的创意和形式应具有魅力和吸引力,为社群成员所喜闻乐见。目前已有人专门研究社群内的“引爆”话题和事件(活动)。技巧其实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对社群成员需求、动机、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精准体察,对人性洞幽烛微的理解,以及对社群成员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
7、社群运行
主要指社群成员(顾客)价值链(价值流)中各项业务流程(顾客加入或退出、信息搜寻、意见分享、活动参与、利益获取、交易及结算、物流配送等等)以及支撑顾客价值链(价值流)的各项管理流程。流程及作业模式的细化和优化,可以使顾客得到更高、更好的体验价值。
8、社群文化
社群经过长时间的外部适应和内部互动,会积累和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既是社群成员的行为习惯以及行为背后共同默认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社群赖以存续的基本规则;也是社群的整体氛围以及风格个性,以及社会成员之间沟通交往的“密码”。
社群文化“内化”于社群成员之心,少数内容“外显”于社群成员的行为,以及社群的一些特有的文化程式(比如一些具有文化意味的活动)和语言形态(不被外部理解的沟通、表达方式)。合符企业(品牌)和社群成员共同期望的社群文化,是社群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面向社群成员进行理念、价值观营销,是社群营销的最高境界。
9、社群数据
社群运行过程,会生成、流动、积累许多数据,它们是社群的宝贵财富,是社群未来智能化运行的养分。对于这些数据,需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和利用。
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从轮廓和微小颗粒度两端理解、把握社群成员的特征,也为我们根据数据分析以改进社群服务和运作提供了支持;同时,为我们通过智能商业系统预测社群成员行为创造了条件。
10、社群生态
当社群已到一定规模并稳定运行时,围绕顾客资源提供多维价值的商业模式就可能出现。而某一个企业(品牌)很难为顾客提供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将自身变为平台,开放经营边界,吸纳其他主体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Q2:怎么做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从这3个点去做就可以了
社群不同于集群是因为其并不是单纯元素的积累,所有元素之间都发生高频的交互关系。而成员之间的交互是依靠共同利益来维系的,这里所说的共同利益经常会以共同兴趣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共同利益标签的连接,即使是非常小众的兴趣爱好也能找到社会认同感,有了社群内成员的认可,随之而来的日常交流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强交互。
大部分的社群是通过兴趣来建立的,比如各种运动各种乐器的爱好者社群,但也有通过共同经历、共同隐私、职业诉求等建立起的社群,比如很偶然的一次活动、甚至一次意外的事件等等都可能是促使社群成长的原因,所以究其更本是在于共同利益。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群是一个弱中心化、较为扁平的组织,个人话语权与其他组织中相比大大提高,也正是如此,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渠道,每个人的观点也都能获得相应的反馈及重视,个人权利在社群圈子中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一个社群的日常状态就是在共同规则下自由交流,高频的内部互动也是弱中心化的体现。
1、规则引导
既然是群体,那必须是需要相应规则规范才能长久生存,不然只会像一盘散沙一般徒有其表。社群的稳定发展与其规则机制密不可分,社群的形态需要一致,不应因其他新成员的加入而破坏之前的规则,即社群的出入口应做筛选,社群内部的行为规范应做统一。这类统一规则并非需要文字内容进行规范,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共识。另外,除了规则外,群内运作机制在日常事务管理中十分重要。如何让社群成员保持活跃,一定的激励机制、角色分工都让群成员在处理事务中各司其职,保证社群的规范化运作。在良好的规则及运作机制下,管理员的管理也更加省力,社群成员更加信服。
2、人工引导
除了群规,最有效且必要的就是管理员的人工引导。大家都能体会到在一个社群中,不良言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对产品的夸奖,危机公关和言论引导在社群组织中十分重要。如果把一个社群发展的过程看做为列车前进的过程,那么管理员就是列车司机,不断地修整调节列车的前进方向,确保驶向正确的目的地。
人工引导并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引导,事实上,每个活跃的社群群体都拥有领袖式的成员,此类成员通常是早期核心成员,拥有较大的表达欲望,且相对其他成员拥有较大话语权。此类领袖式成员对于社群的拉动和引导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企业运营社群时应该联合拉拢这类领袖进行示范引导,让社群不偏离最初的定位及主题轨道。同时,所谓人以群分,领袖成员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群未来加入的成员的特征,社群成员对领袖的信任也反应了其对你产品和品牌的信任。
3、活动引导
一个社群的活跃度需要许多活动运营进行刺激,这在产品类社群中体现尤其明显。活动不仅是一个宣传拉新、增强成员粘性、激活活跃度的有效手段,还是一个引导社群主题的有效方式。在活动的预热和进行期间,群内的讨论话题和日常交流大多会以活动内容为中心发散。
控制规模主要看社群的成长阶段,一个社群是有一定的成长周期的,若不控制社群规模的话,该社群很可能永远只是为新手及小白用户服务,同时在信息过滤上拥有不小的难度,可能永远讨论的是一些初级问题,当然这并不能说是错误的策略,甚至在产品售后、咨询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会导致资深用户及老用户的沉默。当有价值的VIP用户沉默或者离开时,社群价值就无法得到提高;同样,若是小白及新手用户不断涌现,没有有效引导的话,社群将沦陷为一个聊天灌水群。
邓巴定律早已告诉我们,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的社交网络人数是148人,约150人,所以邓巴定律也称为150定律。这对我们运营社群有很大启示,若是社群在约五十人以下的规模,群内部交互式非常深度的,即使是没有活动刺激,成员通过兴趣话题连接也能自发互动,此时的社群是半熟人社交模式的;若社群超过五十人左右的规模,就需要强有力的规则引导及活动刺激,否则群的凝聚力将会大大消退,没有熟悉的感觉彼此沟通频率将降低,此时的社群是半陌生人分享模式的。
控制规模是企业社群发展规划的必须,最常见用于沉淀核心用户、内测用户等重点对象。是社群精细化运作、提炼社群价值的一条必经之路。相对于普通成员而言,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能为品牌带来更多价值。
以上三点仅是提供个思路抛砖引玉,具体实现上跟据社群不同的特征拥有不同的技巧和手段,总而言之,社群运营需要在同一目标下维系成员的参与感及组织性,沉淀核心用户、提升社群价值,这样,强大的粉丝效应方能使品牌立于不败之地。wWw.yIjI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