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胃不好一定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吗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得胃病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吗?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一系列的胃部疾病,但得胃病不等于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病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的。
Q2:检查后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为什么胃炎还总是不好?
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不断攀升,人们对其也愈加重视。很多单位也顺应时势将其列入体检的检查范围内。在门诊碰到很多患者咨询,“为什么幽门螺杆菌已经根除或检查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但是胃炎总是好不了呢?”
其实,幽门螺杆菌只是引起胃炎的众多原因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将其根除或者没有被感染并不意味着胃炎会痊愈。其它致病因素继续存在并没有得到相应治疗的话,胃炎会持续存在。其实,导致胃炎总不见好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简要给大家说一下。
1、饮食偏嗜。人们饮食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改变,喜欢吃辣椒不再是湖南和四川人的最爱,而辣椒、大蒜、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过多摄入是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为了身体健康着想,辣椒还是该戒就戒吧。
2、过食生冷之物。冰淇淋等各种冷饮是炎炎夏日人们的最爱,但是有些胃本身就比较弱的人,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等未成年人群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全,贪食生冷之物最易伤胃。所以说,冷饮虽爽,但是也要有度。
3、饮酒。中国特殊的酒文化,也导致人们在饭桌上总是难免要喝点。但是切记小酌怡情,大饮伤身。过度饮酒成为胃炎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4、饮食习惯不好。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有时候为了工作吃饭没有固定时间,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暴饮暴食,会对胃产生很大的伤害。所以说按时吃饭,细嚼慢咽也是很有道理的。
最后,要想让胃炎痊愈不可操之过急,平时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愉悦的心情。
本期答主:宋艳琦,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Q3:患胃癌的人一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吗?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不可能是单因素的作用,它都有很多因素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因此,不能因为Hp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一个因素之一就认为胃癌患者一定有Hp感染。
胃癌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当前认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系列因素:
1.环境和饮食习惯;流行病学提示经常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如霉变食品咸菜,腌制食品及食用过多的盐会导致胃癌的发生,也有研究显示经常吃烫食,少吃水果蔬菜等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生。还有流行病学统计胃癌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一样,如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生率下降25%,第二代下降50%,第三代则与当地居民发生率相当。
2.感染因素;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已证实Hp感染为胃癌的肯定致癌原,除此之外还有EB病毒等。
3.遗传因素;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发病率的2-3倍,
4.癌前病变;胃部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可能演变成胃癌,癌前疾病是指胃部的良性疾病,而癌前病变是指易演变成癌的病理变化。如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异性增生 ,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炎等。
导致胃癌发生有怎么多的因素,因此不可能所有的胃癌患者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
Q4:胃痛、泛酸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吗?
上腹部(胃)疼痛、反酸是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糜烂性胃炎及胃溃疡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胃部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烟酒刺激、三餐不规律、爱吃零食等)及饮食习惯(辛辣刺激、过硬、过热、过冷、盐腌、熏制、煎炸等)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密切相关。
慢性糜烂性胃炎上腹痛无明显的规律性,呈钝痛或烧灼痛,可伴有嗳气、中上腹部不适、饱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
胃溃疡上腹痛呈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有明显的规律性,如疼痛在进食半小时到一小时发生,可自行缓解或服用抑酸剂后缓解,有时上腹痛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腹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贲门括约肌功能异常使消化液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酸、烧心为主的症状,有时伴有胸骨后的不适感或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咽喉部及支气管炎症的症状如咳嗽咽痛等。
小克认为,出现反酸,上腹痛症状在去除病因(避免胃粘膜损伤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或药物)后一周不能自行恢复,且有加重迹象,应该及时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若诊断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要正规服用三联或四联(三联疗法加一种胃黏膜保护剂)疗法两周,杀灭清除幽门螺杆菌并继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果胶铋、次碳酸铋、氢氧化铝、枸橼酸铋钾等)治疗4-6周,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只用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法莫替丁等)治疗4-6周即可。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病或反流性食管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用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胃动力药、抑酸剂治疗6-8周,并避免进食油腻、刺激食物,不吃夜餐,不喝浓茶咖啡等诱发因素。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