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巴黎圣母院如何看待雨果的美丑原则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小说《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原则,请举出两例分析
强烈的对比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
其次是草菅人命,任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的对比;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罗德、法比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地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强烈的对照。 还有正面与正面,反面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自身对比,如加西莫多外貌与心灵的对比等。对比原则的运用 使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
此外,作者以浓烈的色彩描绘了中世纪特征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
表现:
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是雨果一贯倡导的文艺作品的创造原则,也是他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方面所提出的主要原则。顾名思义,所谓“美丑对照原则”即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中几个代表人物:有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却纯洁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当然也有美貌与美丽心灵俱备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尔达。而卡西莫多作为最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仅仅在他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外表的极度丑陋和心灵的高尚美好。这不但体现了雨果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极具夸张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毕竟在他以前,大部分文艺作品中的崇高总是附加于相貌俊美者,相应的丑陋者一定是心灵黑暗卑劣之徒,但雨果并没有循规蹈矩。
WWw.YIJITao.C∴OM
Q2: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美丑对照原则,这个论文怎么写啊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法国作家,诗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内容梗概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的气氛中。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少女爱丝美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地喝彩。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么办?”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
在众多的观众中,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后面,也在偷看爱丝美拉达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炼金术士克洛德·弗罗洛。当他看到色艺双全的吉普赛女郎边唱边跳,她那轻快的舞步,绝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欲念突然唤醒了。他无法自控,无法把俘虏了他的灵魂的魔鬼赶走。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他到广场上驱赶正在叫卖的摊贩,声言不准在教堂前面胡闹。这些小贩哪里把他放在眼里,群起而攻之。正在这时,从教堂内冲出来一个相貌奇丑、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男子,他推开众人,救回了神甫。此人名叫卡西莫多。原来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弗罗洛出于怜悯把他抚养成人,因终日敲钟而震聋了耳朵。狂欢的人们正在物色“愚人教皇”,爱丝美拉达一眼看中了又聋又丑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卡西莫多正高兴地吹着哨子,忽然看见脸色阴沉的弗罗洛站在轿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圣母院。
可是,弗罗洛在欲火中烧无法入睡,因为牵着小山羊的爱丝美拉达还在教堂门前的广场上唱歌。他高声对自己说:“在人世间我只有痛苦。她长得那么美,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舞跳得那么好,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能够使人发疯,难道是我的过错?”他实在无法自制,“去!”他命令卡西莫多,“去把她抓来!”钟楼怪人快步跑向爱丝美拉达,把她抱起来就向圣母院跑去。爱丝美拉达拼力抵抗并高喊“救命啊!”恰巧侍卫队长浮比斯正在巡逻,听到喊声骑马率众赶到,救下吉卜赛女郎,抓住了卡西莫多。菲比斯把爱斯美拉达带到一家旅店,要了一个房间,正要对她非礼,机警的姑娘摆脱了他的纠缠,跑回巴黎流浪人和乞丐们聚集的“奇迹王朝”。
在这“奇迹王朝”统治下的“黑话王国”里,乞丐王克劳班正在审理不懂切口而误入“王国领地”的穷诗人干果阿。按照王朝的规矩,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攀亲。可是几个老女人都嫌他过于单薄,没一个人肯要他。这样,干果阿只能被吊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丝美拉达挺身而出,高喊“我要他”。这样,两人当场举行婚礼。善良的少女同意与他结为夫妻,只是为了救他一命,把他带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与他同房。
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这时,美丽的爱丝美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
广场上,穷诗人帮助爱丝美拉达上演小山羊认字的节目。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阳神浮比斯的名字。这时浮比斯正在广场旁边的王宫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儿献媚取宠。公主百合花让浮比斯到广场上,赶走爱丝美拉达,以证实他对她的爱情。浮比斯骑马来到广场,大声轰赶着正在演出的艺人,小声和姑娘订下了今晚在老地方见面的幽会。
心神不宁的弗罗洛听说干果阿和姑娘已结为夫妇,怒火中烧十分生气,当得知他们只是名义夫妻,又转忧为喜。他在街上遇见喝得烂醉的侍卫队长浮比斯,听他说要去和姑娘幽会,立即正言劝阻,声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妇,但浮比斯反驳说:“你何必把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他径直向那家旅店走去,弗罗洛像影子一样紧随其后。
浮比斯来到旅店的小楼上,爱丝美拉达正坐在床边等着他。当他们热烈地吻抱时,浮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给姑娘,姑娘顺手把它抛出窗外。恰巧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窃听的弗罗洛的眼前。当这对情人再次热烈拥抱时,弗罗洛拾起匕首,从窗外把它刺进了浮比斯的后背。
在审判爱丝美拉达的法庭上,旅店的侏儒老板作证说,看见一个浑身硫磺味的黑衣人,像魔鬼一样,把银币变成了干树叶。坐在审判席上的弗罗洛说:“是魔鬼,而不是这位姑娘刺杀了卫队长。”无辜的爱丝美拉达只关心卫队长的生死,因为浮比斯可以证明她把匕首扔出了窗外。可是法庭告诉她,卫队长不仅活着,而且对被害经过一无所知。他丝毫不肯为姑娘开脱罪责,这使爱丝美拉达十分失望。在酷刑之下,姑娘屈打成招,供认自己施用魔术驱使黑衣魔鬼刺杀了卫队长。法庭判处姑娘绞刑,次日执行。
卡西莫多敲钟之后,在塔楼上看到弗罗洛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圣母院门前的广场。穿着白色死刑犯袍子的爱丝美拉达站在夜间匆忙搭起的绞刑架下,绞索套在脖子上,平静地等待着行刑的时刻。卡西莫多不顾一切地从门内冲出,把姑娘抢进了巴黎圣母院。行刑的士兵惊魂甫定,目瞪口呆地看着钟楼怪人独自一人劫持了法场。因为圣母院避难权的原因,士兵们不敢擅入。
卡西莫多把姑娘藏在自己的住房里,他像守护神一样睡在房门口。他把愚人节得到的哨子交给姑娘,告诉她遇到危难时,一吹哨子,他就能赶来救援。
弗罗洛到郊外像发了疯一样,乱跑了一阵之后,回到了圣母院。他发现爱丝美拉达不但未被处死,而且就在身边。他跟随她走进了卡西莫多的房间,爱丝美拉达发现这个人就是刺杀浮比斯的黑衣人,十分怒火。当弗罗洛正要强奸她时,她吹起了哨子。卡西莫多闻声而至,赶走了昔日的恩人,并告诉姑娘那次抢她的事,也是出于他的主意。
卡西莫多对爱丝美拉达怀有无限的感激和纯真的爱慕之情。他快活地看着熟睡的美人,突然醒来的姑娘被他的丑脸吓坏了。卡西莫多急忙逃走,跑到钟楼上用自己的头拼命地撞击着大钟,低沉的钟鸣如泣如诉。爱丝美拉达来到他身边,卡西莫多用手蒙住脸,喃喃地说:“我的脸很丑,总让人害怕。”为了安慰他,姑娘为他跳起了节奏欢快的舞蹈。兴奋异常的卡西莫多,像打秋千一样,用身体的重量为姑娘敲响了圣母院的大钟。他爽朗的笑声充满整个钟楼。卡西莫多在钟楼上牵着绳子飞来飞去,为爱丝美拉达采摘盛开的鲜花。突然姑娘发现了在广场上的卫队长,她叫他的名字,但他头也不抬看她一眼。她让卡西莫多去找他,可是他为了得到公主丰厚的陪嫁和位于圣保罗的领地,对姑娘的请求不屑一听,策马而去。善良的卡西莫多觉得自己辱没了姑娘的使命。
对姑娘强占未成的弗罗洛怀恨在心,跪到国王那里,请示如何解决圣母院避难权问题。国王请教了一位尚在狱中的老学者,终于决定可以不顾避难权,强入圣母院捉拿女巫。卡西莫多趁弗罗洛外出时,把教堂的大门紧紧关住。
乞丐王克劳班听说圣母院避难权将要结束,率领成千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救大难临头的姐妹。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怎容这些人冲入教堂,他从楼顶上扔下巨大的石条石块,翻倒灼热的金属液体,企图驱散众人。勇敢的乞丐终于攻破大门,救走了爱丝美拉达。不料严阵以待的国王士兵已从后门进入教堂,雨点般的箭刺向爱丝美拉达和流浪汉们。乞丐王也在混战中被人杀死。卡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心爱的姑娘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弗罗洛正在钟楼上对着爱丝美拉达狞笑,他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举过头顶扔了下去。
从绞刑架上解下来的爱丝美拉达的尸体,被人们放在蒙孚贡大坟窟里,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静静地躺在她身旁。两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骨便化为尘土。
Q3:关于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的论文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而法国又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对于这两位大家的文艺思想,人们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
两种审美观都是对事物的具体反映其实,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这两种原则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只是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而且它们改变事物面貌的方向正好相反"美丑对照是拉大、扩张了美丑之间的距离,它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而以丑为美则是缩短了美丑之间的差距,使丑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丑,同时也就蕴涵着使美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美。"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都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
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至"作品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仑美奂的典型,敲钟人伽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弗比斯外表潇洒风流!内心卑鄙自私"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爱斯梅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弗比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在爱斯梅拉达的至善至美和伽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弗比斯也尤为卑劣琐屑"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光彩照人;而克洛德与弗比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灵魂肮脏,令人作呕"而以丑为美的理论,是作者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的是丑中有美,视丑为美,变腐朽为神奇,让丑的事物也显示出美的一面。"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从它的总题到其中的篇章内容,都是实践这种理论的典型证明"所谓恶之花,就是恶中之花,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从恶中所发现的花,或者说是恶中也有花"这种恶之花,是否改变了恶的性质了呢?没有,它只是说明此恶并非万恶不堪,而是还有好的成分和花的因子,这就自然地减轻了恶的程度和分量;再从另一角度说,这种花是否就不成其为花了呢?也不是的"应该肯定,它仍然是花,只是它不象别的花那么鲜艳美好,因为它已带有恶的成分,或者说它是从恶中产生的花"在《恶之花》的具体诗作中,作者表现以丑为美的理论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从常态的丑和恶的事物中,开掘出它的对立面美和好来,譬如在5祝福6中,作者将他母亲的诅咒!妻子的毒语以及世人的恶言,全都视为对自己的祝福;这是不同于世俗的审美观和价值论,诚如诗中所言:苦难正是灵药,足以根治我们败坏的道德,苦难正是出类拔萃!无比纯粹的香精,足以激励坚强不屈的人们去迎接神圣的欢乐!(张秋红译)
这里的灵药和香精,只是作者主观上的认识,并不代替客观的事物,也没有改变那些诅语谩骂的性质;而且以这种审美情趣对待那些污言秽语,就达到了变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其二是将矛盾对立的概念结合起来运用,或以揭示出丑恶事物中的美好基因,或以暴露出正面事物中的腐恶之气"譬如:
我酣饮你的气息,哦,甘美,哦,毒素,何处可寻到你的慵懒之美?(《阳台》钱春绮译)
天空又悲又美,象大祭台一样!(《黄昏的和谐》郭宏安译)
懒散的宝贝,我多爱瞧你苗条身材(《起舞的蛇》郑克鲁译)
哦,发卷,哦,充满慵懒的香气!将再度找到你,哦,丰满的倦怠!(《头发》郭宏安译)
你不也如我是一轮秋阳,呵,我如此纯洁,如此无情的玛格丽"(《秋》陈敬容译)
在这样的一些诗句里,美和丑相互交错,或表现事物的两面性,如:阳台既是甘美又是毒素,天空又悲又美(又愁惨又美好),玛格丽如此纯洁又如此无情;或显示事物的对立面,有用消极之语状美好之事,如:慵懒之美、懒散的宝贝、慵懒的香气等,有以褒扬之词饰病态之物,如:丰满的倦怠"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它们都没有改变诗作所描写的事物的性质,只是增添了事物的内涵,使之变得更为丰富和繁杂"而最为典型的就是《你要把全宇宙纳入你的闺房》这首诗中所写的:“哦,罪恶的女王,哦,荡妇,就是你,劣畜,造就天才的才艺")
呜呼,污秽的伟大!崇高的卑鄙!让污秽与伟大相结合,使伟大中兼有污秽,污秽里掺杂伟大,因此,污秽就不那么面目可憎,伟大也不是那么令人神往;崇高与卑鄙相搭配,也是同理"
两种认识论都是对客观的直接把握辩证唯物史观认为,客观世界是处于一种矛盾对立而又辩证统一的发展变化之中"美丑对照原则和以丑为美理论实际上是根据两种认识路线来看待物质世界的,它们都符合辩证唯物史观的认识论。美丑对照原则,其理论依据就是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中所表述的那段名言:
近代的诗艺,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与其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不如说是对客观真实的正确反映,也是符合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的理论观点"它是对以前的古典主义文学只注重美!仅描写崇高的一种反拨,是一种要求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审美观念"事实上,在美学领域里,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两面性世界,即美与丑两极并立!
雨果与波德莱尔这两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通过他们自己的创作,成功地实践了各自的理论主张"雨果阐述的美丑对照原则及其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杰出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客观世界的两面性:美与丑,它们既共生又对立;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主观认识的倾向性:美战胜丑,丑向美转化的善良愿望"波德莱尔坚持的以丑为美的主张及其以〈〈恶之花〉〉为典范的优美诗篇,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表象与实质的关系:丑蕴涵着美,人们需要辩证地认识和审视丑;而且开创了美学领域的新途径:丑是文学创作的又一半壁江山,是揭示生活真谛!美化人类性灵的另一重要途径"两位艺术大师虽用不同的审美视角,但都是以赤诚和善良的心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领着人们从美中辨别丑!从丑中发现美,在美与丑这两物!两色构织汇集的艺术画廊中,把握和探究现实世界中的美丑二元对立及其辩证转化的美学意蕴"雨果的美丑对照固然没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也没有改变事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