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怎样看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浅谈怎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革。政府的投入不足,单靠哪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只有政府扶持、政府配合才能解决。医疗卫生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持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营造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医疗环境。
1、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比较差,大量的医科大学毕业生亦不愿到基层医院就业,造成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差、病人不愿在基层医院看病,都拥到大医院就医,造成人满为患,造成了看病难。而大医院不少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在做配药、护士等工作,人才发挥不了作用,而且由于人满为患,医生看病几分钟一个,靠检测报告判定病情、配药,实际上医疗质量亦不尽人意。建议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社区医院以大医院牵头组织医疗集团公司,增加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组织大小医院的医生巡回在各级医院看病,一则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水平,同时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层医院看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2、采取由国家负担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合理收入,解决看病贵问题
看病贵,主要是由于医院要自行负责一部分医务人员收入,因此医院必定要向病人收取一定的费用来支付工资,因而总体医疗费用并没有降下来。为此,建议国家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按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实行全包。全国医务人员据统计仅六、七百万人,只是中小学老师的一半左右,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状况,这点开支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对于部分原来收入较高的医务人员,国家全包后,采取允许多点执业的办法弥补其不足,调动积极性。
当然,国家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奖金实行全包后,还要考虑一个活力的问题,防止出现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出现倒退。各医院要按医务人员真正的技术水平、医德、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医院要接受社会监督,由政府组织对医院医术水平、医德、服务水平进行公开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决定财政拨款额度。
3、对药厂进行清理,国家实行治疗药品统购、统销的专卖
目前由于管理不严以及地方利益驱动,药厂太多,过度竞争,销售环节过多,价格虚高,质量还不能保证。建议国家清理药厂,对治疗药实行定点生产,按需下达生产任务。同时由政府核清成本、合理定价,药厂利润控制在10%左右,并且按计划直接卖给地、市、县医药公司,并给予5%利差直接卖给医院,减少中间环节,减少销售费用,真正把药品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对于未定点生产治疗药的工厂可以转型生产保健药品,通过市场化运作。
4、由国家组织新药开发
目前我国新药研发应该说是很落后,原因是审批手续繁杂,费用过大、风险过大,包括目前发达国家,很多专利药都到期了,海归人才回国想开发这些药品,药厂都不敢接,因此国家组织相应的研究院所负责开发新药,然后组织药厂生产,国家自己研究开发、自己审核亦就可以减少许多繁琐的审批手续,可加快新药开发的进度。
5、国家组织攻关,自行开发医疗器械
目前医院的大部分医疗设备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亦是造成中小医院医疗设备比较落后的原因之一,建议国家组织科技攻关,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降低成本,为中小医院配置医疗器械,提高基层医院医疗装备水平。
6、建议国家大幅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要做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少病人的开支,既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又要增加医疗设备的投入,又要加强新药的研发,没有国家的投入是办不到的。近几年,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仍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对医疗总费用负担大约是17%,而欧盟是80%-90%,美国是46%,泰国56%,印度、古巴、朝鲜、缅甸是政府全包的。我国对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约为2.7%,而发达国家约占GDP的10%以上,新兴国家如巴西是7.9%,印度是6.1%,可见差距之大。我们目前的财政投入占医院支出比重大约在1%-5%之间,有的医院甚至不够开支水电费,各项费用都靠医院创收,这是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认为,必须明确医疗卫生属公益性事业这一性质。既然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就应该负责医务人员收入、负责基本医疗。为此建议国家大幅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Q2:你怎么看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面试问提,求答案)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看病难”是群众对就诊感到不方便、不及时、不满意的心理感受,是供方所提出的医疗服务相关条件不适应需方要求的客观表现,其主要现状有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大医院经常是人满为患难,像“闹市”一样,挂号大厅,诊室走廊挤得水泄不通;二是看专家难,病人到大医院看专家门诊,往往要清早就赶去排队,一排就是几个小时的队,有时甚至要等上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农村不少地方,除少数乡镇中心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中低档医疗设备外,不少卫生院还是70年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件”。同时也没有像样的医生给群众看病。“看病贵”,贵就贵在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多,收费贵,主要有四种现象:部分低收入人群“看病贵”问题突出;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看病贵”问题明显;药价贵、检查费用高,导致“看病贵”问题严重;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贵昂贵,致使“看病贵”问题尖锐[1]。据调查,2003年我国48.9%群众有病不去就诊,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困难,支付不起医药费。
二、“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很复杂,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卫生部门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在肯定“中国用2%的世界卫生资源解决了22%世界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超过同等发达水平的其他国家”这一结论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而且结构也不合理。以湖南为例: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市,占全省人口70%的农民只拥有20%左右的卫生资源[2]。这表明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另有资料表明,1990年—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85%增长到5.62%。同期,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由2.77%增长到4.41%。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超级大国出大大高于其收入增长幅度[3]。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据了解,1980年政府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1%,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40%。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卫生投入反而下降到仅占GDP的0.7%--0.8%,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到2000年更下降到1/7左右。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部分国家医疗支出金额来源统计表明,中国政府的公共投入为16%,而私有化程度很高的美国达44%,澳大利亚为66%,德国为82%,日本为85%[4]
第三,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目前有我国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44。8%的城市居民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仅占9.35%,人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支付金额337.89元。享受各种形式医疗保障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材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我国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截止2004年底,全国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另有1340家企业未通过认证,共计有5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有12000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由于企业多、规模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5]。
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发展,使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长期偏低,出现了医院主要靠群众就诊收费维持医院运行和发展的状况。一些医院靠贷款、融资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修建病房大楼,相当一部分贷款要靠病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加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监管不力。目前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缺少有力的监督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设备、仪器和新技术的准入都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部职责不明,管理不到位。卫生行业监管确实存在困难。
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对策与建议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履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义务,卫生部门更是义不容辞。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四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按照“政府管基本医疗保障,市场管超值医疗服务”思路,需要制定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取消“以药养医”补偿政策,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三是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格价政策。国家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药品目录及价格定期进行修订和调整。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提高技术劳务费。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档次,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卫生监管部门定期公布本地区各大中型医院的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和单病种费用,指导病人选择医院就医。
四是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实行严格的药品准入制度,依法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质量与价格的监管,加大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力度,严格成本管理,核定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出厂价格和销售终端价格;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办法,推行网上评标采购,支持平价药房建设,坚决取缔药品、药材集贸市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和广告宣传的监管,严肃查取商业贿赂。
五是加快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有保障,医疗质量上去,看病费用下来的目标。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6]。
六是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卫生行业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实行卫生行业管理。要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服务要素的准入。加强卫生监督,推行综合执法,严格查处各种非法行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医疗广告监管。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规范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Q3:如何看待看病难的问题
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