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红楼梦脂砚斋是谁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脂批红楼梦中的脂砚斋到底何许人???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
关于脂砚斋的身份,红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作者说;(二)妻子说;(三)叔父说;(四)堂兄弟说。这些都是针对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而言。
有部分红学家倾向于“妻子说”,此说由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提出,他从脂批中挑出若干条类似女子语气的批语,遂认定脂砚斋是女性。
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一条行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同回宝玉一句“多情小姐同鸳帐”惹恼黛玉,其旁行批云:“我也要恼”。
周先生认为“断乎非女性不合”,“又是个女子声口”。他认为脂砚斋是小说中的史湘云,并猜测其后来与曹雪芹结为夫妻。
总之,从脂批的内容看来,脂砚斋其人与《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家族应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社会地位完全相同。
扩展资料
脂砚斋往往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进行说明,并为红学的“探佚学”分支提供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
一、脂砚斋透露了作者家世,揭示了小说与原型背景即曹家相关联的内幕。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大笑,在其所念的四句诗的第三句“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本有侧批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是提示当年曹家被抄没的往事。
曹家正是在雍正六年元宵节前被抄家的,故此脂批说:“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二、脂砚斋透露了文中寓意,注释词语典故,深知拟书底里,揭示了小说写作技巧和艺术创作的内幕。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一段眉批总述“书中之秘法”的批语:“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三、脂砚斋揭示了全书的主旨和总纲。
全书的本旨是:“无材可去补苍天。” 第一回甲戌本的侧批明确认定这七个字是“书之本旨”。
做出了全书的总批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戌本第一回侧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接着在后面正文“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处,有侧批曰:“一部书之总批。”
揭示了全书的总纲。甲戌本第一回中僧道曾言:“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侧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在“枉入红尘若许年”之后脂砚斋批道:“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四、脂批明确揭示脂砚斋参与了小说创作。脂砚斋可以决定书名。在甲戌1754年之后曹雪芹尚在世的十几年间,《红楼梦》的书名一直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重评”一直到“四评”都保持此书名。甲戌本小说正文有这么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Q2:是谁伪造了脂砚斋?对红楼梦研究,造成了什么后果?
本来我的提问是个中性词,即,确定脂批、脂砚斋的真伪,对红楼梦研究,有什么意义?但通不过审核,说已有同样问题。其实,完全不一样。我自己就回答了一个类似问题,有近万的阅读,以及与网友交流。这么个小众问题,已经不错了。欣慰的是,对脂批有很多人已经不再奉为经典了。
Q3:周岭解密红楼梦百家讲坛脂砚斋是谁
红楼梦流传了一个版本,就是脂评本,里面有很多脂砚斋的批语,对于脂砚斋是谁,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1.曹雪芹的表妹,也就是书里面的史湘云。2.曹雪芹的叔叔辈的人3.就是曹雪芹自己。这些都是从那些批语的出来的
Q4:红楼梦脂砚斋的原型是谁
脂砚斋是个笔名,我认为他原型是曹雪芹的第2任妻子柳氏叫柳惠兰,他完成了几个版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周汝昌等是史湘云的原形. 主要是通过文中的口气等,
红学中有3中说法支持是柳氏的最多,另外有说是后人的,这个是绝对错误的,曹公刚完成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就完成了,而且里面讲到了遗失书稿等,肯定是他们家人(曹公),另种说是曹公的兄弟,但是我想,脂砚斋的笔名用到了脂,比是个女的,所以我同意是他妻子的说法,下面是百度词条的说法:
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这一点已少有争议。但作为批者脂砚斋,对书中隐事一一点露,为二百多年来广大读者及研究者们旁示迷津的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究竟是何人,他与曹雪芹又是什么关系,至今众说纷纭,莫辩孰真。《红楼梦》现存的版本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所谓脂评本,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曾经有人专门写过文章对脂砚斋进行过批判,认为脂砚斋是稍晚于曹雪芹的文人,获得了曹的信任,得以获得部分手稿,假借作者之名评书扬名于世,如果照这样的观点来看,脂本简直就是聚满毒瘤的大毒草,留之百害而无一利。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从程本一百二十回小说的内容出发,来反驳脂砚斋的评语,认为评语中荒诞不经、自相矛盾、充满自我标榜、严重夸大其辞。但从已考证的脂本系统资料来看,脂本在前、程本在后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仅从前八十回程本修改后的文字与脂本相对照来看,也可以比较出高下,读者如果手头有两种版本的话,不妨就小说前部分内容对比一下。另外,在明清小说发展到鼎盛时期,书评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评书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的欣赏,而逐渐演变成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补充和再创作,这一点从一代奇人金圣叹评点《水浒》和《西厢》假托古本之名腰斩小说并融入自己创作开始,又有毛宗岗父子假托圣叹外书之名修篡《三国演义》、张竹坡笔削《金瓶梅》,《红楼梦》的评点也同样具有小说再创作的特点,在脂评中也曾有感叹金圣叹不复生的语句。作为一部小说,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很多小说具有野史传闻的特性,涉及朝野、抨击时政的话题是不可少的,为了免遭文字狱的迫害,达到小说传世的目的,在小说中有意借喻说事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比如《金瓶梅》就明显具有讽刺明代严嵩家事的内容,但有时往往因为把史实埋藏得过深,读者只注意其表面的情节内容,而无法去留心发现隐写在文字后面的内容,这对于作者的创作本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