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如何欣赏油画

生活 2019-01-13 15:07:20 5409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了解到如何欣赏油画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Q1:油画作品如何欣赏
  • Q2:如何欣赏现代油画?
  • Q3:毕加索油画如何欣赏?
  • Q1:油画作品如何欣赏

    如何欣赏一幅油画作品
    近年,油画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装饰居所墙面时,常常会选用一些水彩画,中国画和油画。尤其是油画,更受人们青睐。
    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西洋画包括油画,木版,铜版,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西洋油画被引进我国仅有三百多年,而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过是上个世纪初叶的事。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创作都有了一席之地。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五颜六色的胡乱拼凑,也不能是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应该形成能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的,并且变化无端,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色调是油画的灵魂。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末,这幅油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
    除以上要求外,油画还讲究构图,笔触,节奏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现代油画创作大致上分为两大类: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
    所谓抽象油画,就是在画面的表现上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代之以一种意念,意象的表现。这种绘画没有具体的自然界的形象,只有色块,线条,点面等等。读画者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如赵无极大师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种。抽象绘画的艺术理论形形色色,但可用一句我国古人的话来概括,即" 大象无形 "。
    通常,人们有一个误区,以为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都叫抽象画。其实,这些艺术流派,不过是突破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的框架,并没有把形象抽取掉,至多只是把现实的形象加以现代化的表现,加以变形与夸张罢了。
    当前,我国也出现了不少自诩为抽象派的画家,有些画家形成了一定风格,作品也有相当深度,但有些人可能缺乏素描基础,又没受过现实主义绘画的严格训练,误以为随便涂涂抹抹就是抽象画了。这样的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又没有刻意匠心,仅仅流于了形式。其实,它大大歪曲了抽象绘画的主旨。
    在具象绘画中,除了全然写实的之外,有浓郁装饰趣味的,有变形的,或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多种形式。
    总之,如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油画创作不论就内容或就表现形式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要让各种流派的作品在油画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Q2:如何欣赏现代油画?

    艺术进入现代艺术后,和传统古典艺术相比现代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写实艺术已经进入巅峰,穷途末路。照相技术的出现更是令传统绘画惶惶不安,面对照相术的冲击,以写实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家不得不重新思考绘画的意义是什么。穷则变,变则通。现代艺术就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开来,我们欣赏现代艺术就要了解这个现代艺术发生的背景。

    以此为基础,所以现代油画艺术有个特性,那就是现代艺术更加注重思想上的表达和思想的创新性,是一种思想意识表达的创新实验。我们了解这些后就对欣赏现代油画艺术有了基础。

    任何艺术都是思想的表达,绘画也是如此。照相艺术出现后,少部分画家依然坚持写实的路线,大部分艺术家选择了摒弃了写实的路线,寻找新的出路。所以在油画里具象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了。以主张颠覆的达达主义为发动机,油画赢来了一个思想创新门派众多的新时代。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流派有:

    超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以令人震撼的逼真的细节描绘而著名。他们真实的不像是画出来的。是对写实主义的一种极致的追求。
    瑟奇·马什尼科夫作品
    冷军作品(局部)
    冷军作品(局部)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受现代心理学的启发,他们描绘的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而是人的梦境或想象,所以画面看起来有些荒诞。

    《时间的永恒》
    达利
    勒内·玛格丽特作品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颠覆了传统绘画的透视关系,他描绘的是四维的空间,把空间结构打碎、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
    《格尔尼卡》
    毕加索

    野兽主义:兽派画家追求强烈的个人表现。色彩鲜艳浓重,笔法粗放率真。画面效果强烈,表现出强烈的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红色的和谐》
    马蒂斯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早期从音乐中得到灵感,画面完全没有任何形象的可辨性。只是单纯的点线面的组合。以即兴随意创作居多。

    《百老汇的爵士乐》蒙德里安

    吴冠中作品创作中的波洛克

    (本文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wWw.YijItaO..com

    Q3:毕加索油画如何欣赏?

    欣赏毕加索油画

    一、画家生平。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毕加索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巴勃罗·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毕加索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毕加索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也正因此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毕加索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

    二、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8年,由当时居住在 法国巴黎蒙马特区的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毕加索Pablo Picasso所建立。
    立体主义的主将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其中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07年),被认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三、作品欣赏

    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永久陈列的一幅画,完成于1937年。《格尔尼卡》起初是毕加索接受西班牙政府的委托为巴黎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的装饰画,而今天《格尔尼卡》是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代表作品为世人仰慕,并时刻警示人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格尔尼卡》宽350.5厘米,长782.3厘米。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绘画进行分解,以半立体、半剪纸的方法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进行表现,作品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画。《格尔尼卡》很有名,大到美术史,小到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都有专门介绍。
    1937年4月的某一天,在巴黎躲避战乱的毕加索听到了一个消息:西班牙美丽的商业小镇格尔尼卡镇被德国轰炸机炸成了一片废墟,当时街上满是人群,镇上无辜的居民惨遭屠杀。毕加索对这一野蛮暴行感到震惊,使他本来就忧郁的情绪转化为满腔愤怒。毕加索决定用画笔作武器,揭露这一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
    毕加索这幅关于战争题材作品《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在以前的绘画中找不到相似的例子。如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戈雅的《五月三日的马德里》等表现战争场面的作品,都是用写实手法描绘的,用来记录历史和再现历史。这种现实主义手法是时代公认的手法,是描绘大型战争场面的楷模。可是毕加索一反常态,采用了抽象的象征表现手法。《格尔尼卡》完成后在欧洲巡回展出,没有受到任何指责,而且获得了广泛的赞扬。

    抽象主义和立体主义在当时刚刚流行不久,只有小范围的少数人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可以说,立体主义绘画就是毕加索开创的。在这之前毕加索本人也没有用抽象手法或象征手法正式画过如此严肃的题材、如此巨大的作品。直到今天,西方人也不一定完全能够接受抽象绘画。抽象绘画的产生提出了“艺术不一定是美的”命题。这一命题或主张,标志着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正是那不折不扣的现代主义的表现意图。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并没有从唤醒或号召人们武装反抗的角度人手,也没有从谴责和抗议的角度去创作,而是从“悲哀”、“悲伤”、“惊恐”、“痛苦”的角度去表现。虽然这样符合毕加索的性格,但是从美术史的范畴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举动。毕加索在创作过程中写过一首诗很能说明《格尔尼卡》的基调:“……孩子的哭声,女人的哭声,鸟儿的哭声,花儿的哭声,木料和石头的哭声,还有床、椅子、窗帘、瓶罐、猫、纸等的哭声,相互缠绕的气味的哭声……”毕加索从人情味的诗意的角度,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表现战争的残酷,这些都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在欣赏《格尔尼卡》时,常常想到一些问题。西方人在接受一个文化事件时,确实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他们很尊重艺术家的才华和人格。姑且抛开作品的效果不说,绘画艺术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画家个人象牙塔中的东西,怎么去表现,怎么去探索是自己的事。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更是远离现实生活,作为公众艺术,作为反法西斯的具有政治倾向和针对性的作品,作为一件重要作品,观众还会这样理解?政府还能这样理解?作为画家,谁又能这样表现,谁敢这样表现?如果不是毕加索,确实难以想象。

    毕加索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毕加索清楚他的使命,并且有能力完成他的使命。毕加索只有通过创造才能赢得他作为生存的权利。当然,艺术创造还取决于艺术家的人格和魄力。艺术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做了什么?艺术家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改变着社会。西方人对艺术的宽容大度其实是尊重艺术规律的表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格尔尼卡》,艺术作品本来就是供人感觉的。西方美术史家贡布里希说:“就艺术的历史而言,我们必须承认艺术史的主题是艺术家本人,而不是某种民族或风格的结合体。”一部绘画史,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可以看做是风格演变的历史。时代在变,文化在变,人的审美趣味在变,绘画艺术自然也在变,因此不必要墨守成规。

    《亚维农少女》

    《亚维农少女》是一件意义重大的油画作品,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
    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油画,“恰似打碎了一地的玻璃”。在油画《亚维农少女中》,立体派油画家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油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画家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油画《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画家毕加索这幅油画《亚威农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相关文章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2019-01-13
    体育欣赏就是观看体育比赛2019-01-17
    欣赏一个人该怎么形容2019-01-21
    学会欣赏他人800议论文2019-01-22
    老板欣赏什么样的员工2019-02-01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欣赏2019-04-17
    小提琴十大名曲欣赏2019-05-14
    客厅电视墙装修设计图欣赏2019-07-03
    怎样提高音乐欣赏水平2019-07-06
    你最欣赏自己哪些方面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