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预防肝炎的药物有哪些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乙肝炎药物有哪些
(1)用药不宜过多过杂 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2)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3)用药过程中注意休息、营养 休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药物作用。
Q2: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达到逐渐清除的目的。
目前抗病毒治疗比较有效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 转阴率达40% 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 ~ 15mg/d/kg 加入5%或10% 葡萄糖液100 ~ 20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 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
(2)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干扰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 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是300 ~ 500万单位,隔日1 次肌内注射,HBeAg 转阴后减为每周3 次,疗程3 ~ 6个月。HBeAg 转阴率40% ~ 50%,HBsAg 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 ~ 1mg;双嘧达莫50ml,每日1 ~ 3 次口服,3 个月为一个疗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3)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 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机制尚不清楚。其用法是15mg/kg(体重),每日加入10% 葡萄糖500ml 内,疗程2 ~ 4 周。
干扰素和阿昔洛韦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4)干扰素与激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当单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类固醇脱离疗法,激发乙肝病毒复制后再用干扰素治疗,对乙肝病毒增殖活跃的慢性肝病患者效果较差,用干扰素为佳。
用法是泼尼松40mg/ 日口服,用4 周停药,2 ~ 4 周后再用干扰素。
阿糖腺苷也可和激素联合应用,能取得同样效果。
(5)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每次5 万单位,连用8 周后,改为隔两日一次,连用4 周。或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 联合应用。
(6)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联用:据临床观察病例统计结果,表面抗原转阴率15%,e 抗原转阴率40% 左右。
Q3:药物性肝炎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至少在200 种以上,其中以中枢神经用药(如氯丙嗪、异丙嗪、氟烷等)、化学疗法药、磺胺药、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竹桃霉素、新生霉素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类、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抗癌药(甲氨蝶呤、巯嘌呤等)、睾酮类口服避孕药、双醋酚丁和甲基多巴等为常见。其他如降血糖药、抗甲状腺药、降脂药(氯贝胆碱、吡卡酯),以及某些中药如苍耳子、黄药子、潼蒺藜等也可造成肝损害。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 ~ 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Q4:治疗肝炎的药物有那些?
凡是能引起肝脏损害,出现肝功能异常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统称为肝炎。引起肝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①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嗜肝性病毒引起的肝炎。现发现至少有7种,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表示。
②酒精性肝炎: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炎。
③药物性肝炎:是因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引起的肝炎。
④自身免疫反应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肝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肝炎,主要是指病毒性肝炎。
我们常说的是病毒性肝炎,它的分类如下
目前已知有7种主要病毒性肝炎:
①甲型(A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由甲肝病毒感染引起
②乙型(B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
③丙型(C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
④丁型(D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由丁肝病毒感染引起
⑤戊型(E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由戊肝病毒感染引起
⑥己型(F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己肝):由己肝病毒感染引起
⑦庚型(G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庚肝):由庚肝病毒感染引起
这7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不一样,临床表现及愈后也不尽相同,相互间无交叉免疫性。人们可以同时或先后患这7种不同的肝炎。
1.血液传播种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均有HBV存在,特别是急性期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中含有大量的HBV ,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2.母婴传播 又称垂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本质上仍然是血液传播,具体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一,在产前或宫内感染,二,是分娩过程在产道中被感染,三,是围产期时与母亲亲密接触被传染.一般研究认为人群中HBV感染者有40%来源于母婴传播,在婴儿期被感染的人在今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有可能长期携带.
3.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者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或意外接触HBV阳性污染的血液等途径,使HBV经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感染.直接接触阳性的血液和间接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均可造成感染,患者输入乙肝病毒阳性的血液约有50%人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在化验,采血,穿刺,注射等操作时由于消毒不严,共用针头针筒等均可传播HBV.
4.性接触传播 乙肝病例或HBsAg携带者的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含有HBV,据研究发现HBsAg携带者中的阴道分泌物中HBsAg阳性率为98--100%.HBsAg阳性者将HBV传经配偶的几率较大,妓女和同性恋者感染率也较高.
5.是常生活接触传播 是常生活也可传播HBV,可能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简单的原则,目前乙肝没有特别的治疗药物,一般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有保肝类,抗病毒类,免疫调节类,抗脂肪肝类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区分,急慢性肝炎要采取对症治疗和保肝治疗,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首先了解其机体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和免疫状况,再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联合治疗。除药物治疗外,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是治疗肝炎的重要原则,慢性病毒携带者要忌酒,避免过劳,注意营养,不滥用药物。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程序 加强对乙肝病人,HBsAg携带者,和献血人员的管理,对乙肝病人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对其污染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HBsAg携带者不能作为献血员和担任炊事员,保育员等,但可照常参加工作和学习.对献血员应严格体检.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防止医源性感染和阻断母婴传播,加强医疗器械消毒,预防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严格血液制品的管理.同时也要避免日常生活传播,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坚持0.1.6.三针全程免疫程序.
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已证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肝的最根本途径.
2.被动免疫 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和意外暴露后免疫,注射HBIG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HBIG不能进入肝细胞内只能在病毒进入肝细胞前在体液中与病毒发生作用.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生后6小时内注射针刺和有损伤者应在暴露前24小时和一个月后注射一次.
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