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三国演义对袁绍的评价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和袁绍?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袁绍,手下人才众多,门生故吏遗天下,因为有这样的优越条件,所以在讨伐董卓时,被当时各诸侯推为盟主。但他有个毛病,就是容不得部下比自己高明,所以最后是损兵折将,家破人亡。袁绍在官渡战役中败给曹操后,军中将士都说,若听田丰的话,我们怎么会遭这等大祸。袁绍自己也十分后悔,说:“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遂命使者拿他的宝剑先往冀州狱中杀田丰。田丰在狱中,狱吏来给田丰贺喜,说袁绍不听你的话,大败而回,你一定要受到重用了。”田丰说:“那我就要死了。”狱吏说:“人人都在为你高兴,你怎么说要死了?”田丰说:“袁绍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该不该征伐曹操,田丰的见识比袁绍高明,连狱吏按照一般逻辑推理都认为田丰应该受到重用,可是衰绍却把他杀了。袁绍如此“外宽而内忌”,在用人上“表里不一”,容不得比自己见识高明的人,岂能不败。在这一点上,曹操、刘备、孙权的做法要远远好过袁绍,翻开《三国演义》,透过那厮杀征战的刀光剑影和鼓角争鸣,孙权登上吴侯的宝座,是在前有袁术之流虎视眈眈,后有刘表等辈严重威胁的“夹缝”中谋得的。为了保证并开创父兄留下的大业,他遵循其兄孙策“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的遗嘱,紧紧团结原来一班老的文臣武将,同时张榜招贤,广罗人才,“视新人同于旧僚”,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劣势,实现了雄踞江东的宏愿。对此,连曹操也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Q2:对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写100字的评价 谢谢!
出生名门望族,号称谋士如云,武将如雨,可是生性优柔寡断,总在官渡之战大败;前期比较有正义感(最起码还讨伐董卓了),自从朝廷分封诸侯,袁绍手下能人极多,后来有收了好几员谋士与大将,可谓人才济济,但是袁绍有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优柔寡断,没主心骨,整个脑子就是给别人长的,袁绍击败曹操本有两次机会,一次是曹操讨伐刘备时,许攸劝袁绍气息许昌,可袁绍因袁尚病而未去,后来想去时晚了;第二,官渡之战时,许攸劝袁绍奇袭许昌,袁绍又未从,所以,袁绍是不烂的地方的霸主却缺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优柔寡断没有霸气(例:攻打(例:杀不杀刘备的问题);打仗时骄傲轻敌,用人严重不当,对待人才妒贤嫉能(例:战前关了田丰;战时又关了沮授;乌巢屯粮处派了个酒鬼淳于琼,还因此赶走了许攸)。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小编的看法就是 优柔寡断 刚愎自用 没有识人之名 本来前期靠着袁家的资源成为了三国前期的第一势力 大有一统天下的节奏。但是这一切全都败在了袁绍自己的手上。在官渡之站的时候居然为了儿子生病放弃了击败曹操的最佳时机。
第二就是田丰劝住他要一步一步来 他反而不听还把田丰打入牢房。结果被手下的谋士许攸背叛 官渡之战失败。
以上只代表小编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喜欢小编就关注小编吧!
Q4:求《三国演义》中队袁绍的评价........急
袁绍家东汉望族,所谓四世三公,年青时就义气风发,干了一番大事业,但终究为曹操所败。
关于他的性格,所谓好谋无断,遇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另外郭奉孝在和曹操论及要不要和袁决战时提出了“公有十胜,袁有十败”的论断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陈寿《三国志》
曹操: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