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指的是什么

健康养生 2018-12-06 15:23:40 507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指的是什么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Q1: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 Q2: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意思?
  • Q3: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 Q4:糖尿病人怎么控制“三多一少”的症状?
  • Q5: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其中“一少”指的是?
  • Q1: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有的人可能对糖尿病的“三多一少”这个名词不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多一少呢?其实,所谓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指的就是糖尿病的四种早期症状,具体说来,就是糖尿病早期症状中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那么,除了三多一少之外,糖尿病还有什么早期症状呢?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与“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及血管、神经并发症的结果,表现为:

    1. 多尿:是血糖升高,身体努力通过尿液排除糖分的结果;

    2. 多食: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的结果;

    3. 多饮:是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的结果;

    4. 体力和体重减少: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质消耗所致。以上四个症状被称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

    5. 视力下降:高血糖以及眼科并发症所致;

    6.皮肤瘙痒: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由于尿中有糖,加上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多,外阴部瘙痒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就容易发生疥、痈这些的皮肤感染。

    7. 其它症状:比方说手足麻木,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或者阳萎等,这些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Q2: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意思?

    蓝硒生物中医对糖尿病定义:消渴病,根据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病名,最早出自《内经》。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对应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称为三多一少。

    Q3: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Q4:糖尿病人怎么控制“三多一少”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通常有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喝,多吃,多尿,和消瘦。许多人在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后去医院,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在“三多一少”症状的早期阶段呢?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多喝多饮多尿置于“三多”之首,因为多尿饮品在“三多”中最常见,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有多尿多饮,这里把多尿放在前面,多饮在后面也考虑在内,这是因为多尿和多饮是一种因果关系,多尿是多饮的原因,多饮也是多尿的结果。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不要“喝太多,不得不尿”,而是是“尿的太多,不得不喝”。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高血糖对人体非常有害。为了保护自己,人体不得不通过尿液排泄多余的糖,导致尿量显著增加。如果一个人尿太多,体内失去大量水分,他会感到口渴。多尿的临床表现是干燥的嘴唇、粘稠的舌头,有时是麻木的。每天饮水超过一个5磅暖瓶,白天和夜间尿次和尿量特别多,尤其是晚上。有些人喝了很多水,肚子鼓起来,感到口渴。有些人是干的,但不想喝水,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渴不欲饮”,被认为是体内湿热所致,湿热是口干,湿滞则不欲饮。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有多尿和多饮症状,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多尿和多饮,或者多尿和多饮症状不明显。。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多食约有一半的糖尿病病人有多食症状,例如,饭量比以前增加,或吃得明显多于同年龄、性别、劳动强度、仍然饥饿的人时。一些病人说,他们生病后总是很饿,即使他们胃胀,他们吃完饭后才能忍受饥饿。一般来说,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吃得越来越少,那些性别、年龄和活动相似的人应该吃同样的量。如果一个人突然或逐渐增加他或她的食物摄取量,身体疲惫,体重减轻,他或她高度怀疑发展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吃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原因是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低。虽然病人吃得很多,但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食物使用不好,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负责饥饿和饱足的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营养不足,病人饥饿,从而造成更多的食物。此外,在疾病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尚未耗尽,机体的胰岛素水平也不低,也可能过量,这是造成饥饿和多食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是糖尿病疲劳、体重减轻,如果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三个以上”的话,那么几乎全部患者都有“一少”,这“一少”不见得都是消瘦,而是体力和体重的下降。差不多所有的病人在发病初期都感到疲乏无力,特别是腿没有劲儿,下班回来或者是外出稍事活动就觉得全身困乏,恨不得上床躺一会儿才行。最怕上楼梯,爬楼则腿软。同时病人如果比较仔细地测下体重的话,就会发现自己外表看起来不见得瘦,但是体重确实比未发病的时候下降了。也有些糖尿病病人一开始就出现明显的消瘦。造成“一少”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糖利用得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源:②因为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所以只有动用肌肉和脂肪,造成肌肉消耗、脂肪减少;③有时矿物质的丢失可导致血钾低引起疲乏无力;④糖尿病的植物神经病变,使支配肌肉的神经功能障碍等等。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得到良好控制后,“一少”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Q5: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其中“一少”指的是?

    消渴病
    消渴病之名称,首见于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惜已遗。其内容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卷第十一·消中消渴肾消方》。《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方》云:“《古今录验》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注:当作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注:当作此)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消渴病,或名消渴证,即后世三消证之分类及症状表现概导源于此。
    根据病位、病机及症状之不同,消渴病又有消渴、消中、肾消三消证之称谓,即消渴属肺燥名上消,消中属胃热名中消,肾消属肾虚名下消。
    又,消渴病之名称,或首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司马)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疾,别版本或作“病”,《汉书·司马相如传》正作“病”。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仝小林认为,如果根据尿糖或是出现“三多一少”来诊断,会延误大多数糖尿病人的病情。现在所讲的糖尿病,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与消渴症有了很大的不同。糖尿病除了血糖的升高,主要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都是对微小血管的损害。中医习惯上将小血管叫做脉络,将大血管叫做经络。所以,糖尿病的主要损害体现在脉络上,而它对心脑大血管的损害多是间接的,而且只是损害大血管的原因之一。仝小林教授认为,如果中医要给糖尿病命名,叫做“糖络病”更恰当。将糖尿病称为“糖络病”的最大意义就是既着眼于“糖”,又着眼于“络”。这样,从发现糖尿病的那一天起,就会重视疾病对脉络的损伤,着眼于防治因脉络损伤而引发的并发症,做到“有则治疗,无则预防”。
    对确立消渴证的学术价值,也由支持的学者。如聂文涛认为,消渴证关注了人体内的一种驱动力,现代心身医学称之为内驱力。也就是身体有高分解的冲动;高分解的结果是消渴。所以,针对消渴的治疗方剂,往往同是对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有效。这是中医立足于身体体征变化解决疾病的价值所在。聂文涛在《是驯服血糖,不是束缚血糖》一文中指出:中医学强调人体变化是必须有主导力量起作用。也就是谁行“政令”的问题。这种“德”与“位”的关系辨析,也是《易传·系辞上》开篇就讲的。根据这种基本的中医思维,人体胰岛素不敏感状态是因为胰岛素不当令的原因。那么,此时由谁来行“政令”呢?这就是胰高糖素。这说明糖尿病的根本不是合成不足,而是消耗太大。因为胰高血糖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分解的,而胰岛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合成的。显然,频发低血糖、相对低血糖或身体局部血糖供应不全都可能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从而出现糖尿病。因此,必须避免对血糖的这种刺激。所以,中医学自《黄帝内经》以来一直注意谷物保护。现高碳水化合物是因已经成为公认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进食方式。
    简介
    根据临床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损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古籍对消渴有较多记述。消渴病名,最早出自《内经》。如《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内经》中约有十四篇,分别对消渴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病名方面,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消渴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谓。在病因方面,《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而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在《内经》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后世对消渴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都有补充和发展。《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本病的并发症有所记述,认为"其病变多发痈疽"。《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录《古今录验方》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对消渴病的临床特点有更深的认识。《太平圣惠方·三痟论》说:"夫三痟者,一名痟渴,二名痟中,三名痟肾"。明确提出"三痟"之说。
    消渴的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热所伤,则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正如《医学纲目·消瘅门》说:“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开阖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而排出体外,故尿多味甜。
    消渴病虽有在肺、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故“三多”之证常可相互并见。
    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人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
    上消(肺热津伤)

    相关文章
    糖尿病吃什么主食最好2018-08-27
    糖尿病可以吃火龙果吗2018-09-28
    糖尿病吃药和打胰岛素哪个好2018-10-13
    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2018-11-08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食物2018-11-09
    哪些水果糖尿病不宜吃2018-11-24
    糖尿病应常吃哪些主食?2018-11-26
    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2018-12-01
    糖尿病不吃药不打针可以吗2018-12-06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