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臆想症的症状如何治疗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臆想症有什么的症状?
臆想症由不同病因(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于大脑,破坏了大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异常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超出了正常精神活动波动的范围,因而或多或少损害了患者的生物及社会功能的 一组疾病。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如同其他疾病一样,症状轻、不典型,往往不为人注意,或认识不到是精神病,以至延误治疗时机,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如能早期识别精神病,对治疗是十分有利的,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可表现为:
(l)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
(3)情感改变: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自责自罪,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或情绪波动,焦虑紧张,缺乏适应的情感交流等;或对镜自我欣赏,自言自语,无故哭笑等。
(4)行为改变:有的人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或迟钝,好遗忘,丢三拉四,工作效率下降。
(6)敏感多疑: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的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是与他有关;有人感觉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害她,恐惧不安;有人觉得周围一切事变得对他不利,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等。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都不能改变他的观点。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是精神病明朗化之前的异常精神状态,加要确定是否属于精神病,或属于那一种精神病,需请精神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Q2:臆想症的主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病因及简介:
癔病又称为歇斯的里,是hysteria的译音。由明显的精神因素,
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
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
素及遗传,但性格牲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
具有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临床表征:
(一)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刺激后急骤起病,表现尽情发汇为特点
,如嚎啕痛器或时而大笑,大吵大闹或声嘶力竭吐露愤懑,甚至扯头
发、撕衣服、捶胸蹬足、以头撞墙、地上打滚等,发作时间长短可受
周围的劝慰而变化。
(二)意识障碍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可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四肢僵硬,仅有眼睑颤动,称为癔病性木僵。有时情感丰富,表情
生动,行为夸张,定于表演,谈话常以歌谣式,其内容多与精神创伤
有关,偶有所问非所答之假性痴呆表现。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一、心理治疗给予心理疏导及催眠术,消除其心理创伤,使病人
对疾病的本质有正确的理解。同时可配以暗示疗法。
二、药物疗法可选用下列药物:氯丙嗪每次12.5至25mg,口服,
每日3次。安定每次2.5至5mg,口服,每日2至3次。利眠定每次10mg,
口服,每日3次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氯丙嗪50mg或安定10mg控制急性
发作。
Q3:臆想症有什么症状?
疑病症概述
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简称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名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这是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据国外报道,本病约占各种疾病的1%。一般都发生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我国尚无全国流行学调查资料,天津地区报告其患病率为0.01‰,男多于女。一般认为文化落后的地区较多见,但从Gopla的研究发现,在城市白领也是一个密集人群。这有时需要和亚健康状态进行区别。
[病因与发病机理]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已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已生“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和医生的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病人解脱。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当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或由于医务人员言语不当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痹证”、“肝炎”、“肺病”、“癌症”、“心脏病”等,主诉喉部有异物阻塞,肠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动,小虫在体内行走,或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则诉述闻到某种难闻的怪味,自身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等。病人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病人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
疑病症的治疗
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病人应携带全部病史和检查资料到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就医。采取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讨论不适症状的性质和担心患病的理由,配合医生弄清问题。
诊断确立后,医生应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并说明不再进行躯体检查,同时开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病人关心自身健康这是正当的,但不要反复强求医生做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
首先应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医源性影响。医源性影响指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病人所起的不良心理影响。医源性影响有以下几种:(1)错误的诊断;(2)反复检查和长期不能确诊;(3)错误的治疗;(4)其他。因此,在治疗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医患关系,对患者的疾病和症状不要急于否认,也不要对治疗轻易下保证。应告知患者不要对治疗抱过高的期望与要求;(2)不要迁就病人作进一步检查的要求,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巧妙地婉拒不必要的检查,否则极易引起医患间对立情绪的出现;(3)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新的症状与诉述时,切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归入疑病症状之中,须认真检查是否确实伴发了躯体疾病,以免延误治疗。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医学知识和有关信息,注意心理卫生。
总之,疑病症的心理治疗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是困难而费时间的。但是,只要病人并非处于精神病状态和没有显著智力缺陷而又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从实践的角度说,心理治疗总是可以有所作为和对病人多少有些好处的。
对疑病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可用苯二氮?FDD6?类、三环抗抑郁剂以及对症处理的镇痛药、镇静药等。少数病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获缓解。根据笔者的用药经验,舒必利不但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又有抗抑郁作用,对疑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剂量可从每次0.1g,每日2次开始,逐渐增至每日0.6~0.8g,同时服用苯海索每次2mg,每日2次,以免发生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采用电抽搐治疗要慎重,因为电抽搐治疗,不仅无利于症状的缓解,而且使这类治疗的病例焦虑、紧张情绪加重,思想负担沉重,日后再予精神治疗往往发生困难,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