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宰相是哪个朝代出现的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萧瑀是唐初官员2113。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5261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末帝萧琮异4102母弟,萧皇后之弟1653。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能够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并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随其姐萧皇后进入长安,因为是萧皇后之弟的缘故担任内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贬为河池太守,随后又降唐受封宋国公,任光禄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五次担任宰相,又因故五次被罢免,严重时甚至被削爵贬出京城。贞观十七年二月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萧瑀因其姐姐萧皇后去世受到沉重打击,再加上当时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华宫后不久便去世了,时年74岁,卒赠司空、荆州都督,谥曰贞褊公。
丞相:是周朝后化家为国的制度产物,在秦代通用。是“二”的意思,而相是“副”的意思,二个字合二为一就是辅助、助手。
宰相:宰是主宰,相是辅助。合起来也是君主助手的意思。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若按其出现的时间来算的话,宰相要比丞相早一些。
二者的区别:宰相是个官职的泛称,而 丞相是宰相官职里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地话,就像数学上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宰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官职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命、尚书命、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的性质。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
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梧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丞相之名由此而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 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
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 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
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 2000多年。 。
你问的是周必大吧?2113
周必大(1126年5261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4102平园老叟。[1-2] 原籍1653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3] 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从秦朝开始,但是到明朝被朱元璋废止了,改为内阁,皇帝以下权力最大的就是内阁首辅了,内阁是沟通大臣和皇帝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