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心情不好为什么会生病2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Q1:心情不好就心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心痛是比较笼统的描述。是心脏具体部位的疼痛?还是胸腔的弥漫性疼痛?还是其他?请先去综合医院全面体检,排除器质性病变。
如果体检完全正常,那有可能是躯体化问题,也就是心理问题引发的生理问题。
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心情不好是无缘无故的还是有什么原因导致的?还记得最早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当时发生么了什么?
恐怕弄清楚这些,才能有个比较清楚的结论和应对方法。
zge
Q2:长期心情不好会不会得病
“心情”影响健康
人体致病因素很多,但总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以及各种邪气、寄生虫与外伤;内伤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以及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疲劳过度等。今天读到这本关于健康及医学方面的书本时,不由深有感触。其实人很多时候生出各种各样奇怪的疾病很大程度上与心情很有关系。就说女人最容易得的乳腺增生几月经不调就与内分泌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心情舒畅,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得病的机会会比那些成天里郁郁寡欢的人少很多。心病还得心药医,不管发生什么,勇敢地去面多就是最好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唐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人的心理、生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心情长期不好、性格抑郁或重大事件造成的急剧刺激都可能会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通俗讲就是:坏心情也是一种“病毒”,它也会导致很多身体疾病。
研究证明,与心情相关的病有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胃病、冠心病、神经性头痛、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几十种疾病。
“心病”还需“心医”解
心身疾病与性格、生活实践、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和身体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与文化程度的关系尤为密切。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生活、工作的压力很大,而这些人一般对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多愁善感、过分含蓄、缺乏户外活动等“文人病”大量存在,加之不少知识分子自身缺乏承载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心胸和勇气,因此易引起抑郁、失眠,最终导致一些心身疾病的发生。
另外从年龄的分布来看,心身疾病患者主要是集中在20-40岁之间;从性别分布上看,女性患者则明显多于男性。唐教授认为这些分布情况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年龄集中在中青年,说明由于人到中年,父母的赡养、子女的教育、自身的事业以及临近更年期的一些变化,这些都让中年人这个群体处于一个心身疾病高发的危险区域。而一般来讲,女性更多愁善感、爱操心或过于敏感,这些习惯都让女性更容易受到身心疾病的侵害。
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但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心理医生,宁愿从内科到外科各个科室轮流转都不去找心理专家咨询。“心病”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都没有多大效果,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治标的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也是很多因情绪引发胃病的患者反反复复治了几十年都治不好的原因。
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就是心身疾病最有效的“防疫针”,而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能向朋友倾诉一下,在问题非常严重或已经影响到自身健康的时候,则一定要到专业人士那里进行咨询治疗。
心情影响冠心病
冠心病曾一直被认为是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其实,冠心病也是一类心身疾病,即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的,而其成因却与心理因素有关。
1.紧张焦虑 国内外相关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应激因素都有关。在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中,冠心病的发生率比较高,肌梗死发生机会与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有关。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在40~60岁,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容易陷入焦虑状态。这些均影响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致使交感——肾上腺神经系统亢进,血脂与血胆固醇水平增高,血液黏滞度增加,因而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2.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与心脏病的形成有很大关系。人的心跳速率能够根据外界的变化呈有规律的波动。消极情绪会使心脏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发生紊乱,从而对心脏产生压力,使心脏负担过重。另外,消极情绪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炎症。带有消极情绪的人机体内含有较多的炎症蛋白,对引发冠心病有重要作用。从非生物的角度来看,长期带有消极情绪的人常常不愿积极地去面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疾病,他们不听医生或别人的劝告,结果忽视了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在遇情绪面临重大打击面前,每个人的应对态度是不一样的。悲观、焦虑、急躁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理。要预防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加强自身修养,遇事不急、不躁、不怒。
坏心情影响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很难治愈,因此,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人因病或焦虑或忧伤,担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或因此而心情烦躁、生气发怒。殊不知,坏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大。传统医学认为,七情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紊乱,气郁日久便能化火,以灼伤体液。阴虚则阳亢,引起消渴病。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情绪因素对糖尿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正常组:病人情绪稳定,思想开朗;第二种为亚神经症组:病人情绪不太稳定,思想顾虑较多;第三种为神经症组:病人情绪极不稳定、疑心重、脾气暴躁。通过观察发现,第一组病情最轻,病人很少出现眼底病变,即使出现病变也比较轻,且进展缓慢。第三组病人病情较重,大多并发眼底病变。第二组病人的情况介于第一组和第三组之间。
医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是肾上腺素。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肾上腺素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心理治疗。应当让患者懂得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万一遇到某些精神上的挫折,应尽量宽胸开怀,保持情绪稳定,以防病情恶化。
心情不好极易导致胃病
中医很早就提出了“暴怒伤肝、过虑伤心”的观点,现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从一些尸检的报告来看,长期抑郁或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病人,大脑结构的确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明,情绪长期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下,会导致肌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一些变化,一般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典型的就是胃病。由于人的大脑中食欲饮食控制中枢和情绪控制中枢离得比较近,细胞活动会相互影响,所以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直接表现为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只有极个别情况是食欲旺盛,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肯定就会对胃造成一些伤害,引发疾病。另外,现在人们还发现在重大事件尤其是创伤性事件发生时,还可能会发生应激性胃溃疡
心情不好易得皮肤病
为什么皮肤病与人的心理状况如此息息相关呢?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鲜为人知的是:皮肤也是一种心理器官。由于在胚胎发育上,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宗”,所以心理因素可波及皮肤。人在高兴时,可以“喜形于色”;恐惧时,可以“面如土色”;焦虑时可以“愁眉苦脸”;羞愧时,可以“面红耳赤”;盛怒时,可以“怒发冲冠”,这些都是心理状态在皮肤上的表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后者作用于靶组织引起一系列反应:如皮肤血管收缩、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甚至刺激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等,诱发或加重原有皮肤病。此外,争强好胜、欲望高、办事过分认真的人易罹患神经性皮炎;自幼有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过度服从的人易患慢性荨麻疹。
调节心情方法
1、找个人发泄一番,冲他大喊,但是人选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找个角落,自己跟心灵对话,问问自己到底怎么了?但是此方法比较适用于冷静理性的人,一般人可能没那般风度。
3、外出逛街,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属于购物发泄,但是口袋里一定不要太羞涩才行。
4、给自己精心的化妆,粉色的眼影,淡淡的腮红,粉红的唇彩……。看着镜中的自己比往常漂亮,爱美的女孩一定会忘记烦恼的了。
5、穿暖色系的衣服,例如红色,橙色等明艳的颜色,千万别穿灰色、青色等暗淡的颜色,这属于色彩调试法。
6、出门看看太阳,望望蓝天,顺便看看变化多测的白云,让心胸变的宽阔一些,再深吸一口干净空气,什么都烟消云散了。
7、到公园或者人多的休闲场所找小朋友玩,但是你得记住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郁闷而恐吓或者打小孩子,否则他们的父母会。
8、给自己买些零食,要么买很辛辣的,要么买很甜的,切物买食之无味的。辣的可以让你光明正大的流泪,就说“辣的流眼泪了”。
9、找几个朋友,没头没脑的胡闹,朋友永远是你最好的依靠。
10、到马路边坐着或者站着也行,数过路的车辆,看十分钟内有多少车经过你眼前。哈哈,一定数不过来的。
11、试着为自己做一顿精美的餐,并大声的唱着羽泉的《爱自己》。
12、开车疯狂的去兜风,什么也别想,就把音乐放到最大,尽情享受这美好轻松的艺术!
Q3: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我们从哭而生,又会因亲朋好友的哭而死。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其中病这个阶段从出生就一直伴随到死亡,无时无刻都会发生,我们是难以预料到的。
我们没什么会生病,其中的原因有三
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大环境里,我们每天都会需要这些环境的提供而生存,环境中存在这微生物、病菌等有害物质,人极易感染这些有害物质。
二、人通过食用食物来补充能量,这些食物会被“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而添加有毒的色素等等,从而使人中毒而生病。
三、人与人之间不免会有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知道对方是否有传染病会传染给自己,这样使患病率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珍爱生命,洁身自好是防止生病的一种良药。